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沉重的黑土地:“南粮北移”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隐忧


  此外,与其他粮食主产区相比,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潜力巨大,且增产势头更是超过了众多粮食主产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兴土认为,东北地区在农业基础设施、机械化、肥料利用和土壤改善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潜力,据其保守估算,东北全区的粮食产能可以提高350亿斤,占到全国增产千亿斤粮食的1/3。

  东北地区的粮食增产也已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目前,国家已经提出“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计划到2020年使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

  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明确落实“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中,要求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而全国只有黑龙江和吉林既是粮食核心产区又是后备产区,东北黑土区在国家粮食增产规划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自明。

  在全国粮食增产的目标下,吉林省提出的“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规划将粮食生产能力由500亿斤提高到600亿斤。黑龙江省也提出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并于去年突破千亿斤粮食生产大关,这个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省还计划增产200亿斤商品粮。

  在中国粮食生产重心北移的态势下,无论从商品粮生产还是粮食增产潜力来看,东北无疑将是“重中之重”。

  不过,在东北黑土区的粮食生产战略地位不断加强并被寄予厚望的情况下,针对近年来黑土区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退化等的关注更趋紧迫。

  3. 黑土区水资源隐忧

  原先种小麦、大豆的旱作耕地都改种水稻这种高耗水的作物,黑龙江已经由一个水资源大省变成水资源稀缺大省。

  粮食生产“南粮北移”格局的形成,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在粮食中空间分布不匹配的局面。总体而言,耕地资源南方占40%,北方占60%,相应的,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1%,北方只占全国的19%。

  “水、土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匹配,将来会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在近年来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这种威胁更为可怕。”姜文来说。

  当然,尽管北方总体上属于干旱缺水地区,但是东北的水资源问题又与北方其它地区有所不同。

  东北的松花江流域,包括黑龙江和吉林的大部分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水资源比较丰富,土地资源也很丰富,而且是以平原为主,在全国是水土匹配最好的地区。东北另一大流域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情况则与黄河、海河、淮河地区大致相当。

  “东北粮食生产的潜力主要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李和跃告诉记者。

  现在这里正在发展灌区种植水稻,这与湿地自然保护区发生冲突,只不过,这种冲突不是因为湿地太少,而在一定程度上是“湿地太多”的麻烦。

  李和跃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国家提倡生态保护,很多地方为了争取相关资金尽可能多地划定湿地保护区。“一些地方拍脑袋无序乱划,把很多河流都划在保护区内,现在要建水利工程必须要有取水口,绕很远都避让不开保护区。”

  面积更大、耕地更多的松嫩平原

  面临的却是另一个问题,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发源于长白山的第二松花江由东南往西北方向流,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的嫩江由北往南流,二者在吉林扶余三岔河汇合之后形成松花江干流,这一地区就是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东部降雨量年均500毫米,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西部虽然耕地条件较好,但是河系不发达,降雨量也只有不到400毫米,还有部分地区降雨形成泡子,水分长期蒸发后形成大片盐碱地,根本不能种庄稼。

  比起因天然的水资源分布而带来的水资源相对短缺问题,更可怕的是人为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被称为“东北大豆王”的东北农大大豆工程中心原主任刘忠堂告诉记者,黑龙江以前最怕的是洪灾,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再加上原先种小麦、大豆的旱作耕地都改种水稻这种高耗水的作物,黑龙江已经由一个水资源大省变成水资源稀缺大省。

  而由于水稻的单产要远远高于大豆和小麦,因此当地政府和农民都乐见这种逐渐改变的种植格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黑土 水稻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