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目前农田水利欠账,即使每年投入能达到3000亿,也需要用10年以上,才能把整个农田水利体系建设起来。
◎基层政府财力有限,部分农民亦不看重农田水利建设
基层政府缺乏财政来源,农村公共设施投入陷入困境
对于处在抗击水旱灾害、兴修农业水利的基层政府,窘困的财权令其尴尬尽显。1998年国家开始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2006年全部免除农业税,对农民的减负,也让基层乡镇政府普遍不具备独立的收入来源,农村公共投入的困境逐渐显现。
基层政缺乏财权,令农田水利建设不得不依赖上级财政或中央财政的专项拨款,而地方政府在建设投资上普遍有重“大”轻“小”的偏见,让村一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的投入更加缺乏。以2010年西南大旱中阿岗镇为例,阿岗镇抗旱总投入近300万,其中财政拨款只有七八十万,其他都是依靠当地百姓自筹。
务农收入占比越来越少,部分农民对农田水利丧失积极性
乡镇政府因财权缺失集体失声,小型农田水利不得不依靠农民自发行动。但是近年来,农民收入结构在悄然变化:农业经营收入在其纯收入占比越来越小,由2000年的63.3%下降到2009年的49.2%,而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的第二大收入来源,2009年在人均纯收入中占比为40%,除此之外还有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少地区,务农已经不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收入结构的变化,令部分农民对于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并不关心。而“三农”学者李昌平认为,在没有农民共同体参与、建设、维护的条件下,政府投入虽然可以短时间内完成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但是无法在长时间里进行管理和维护。
◎结语
长江中下游干旱肆虐并不仅仅是气候原因,还有人为因素。中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长年“欠账”,令农业对气候异常缺乏抵御能力,仍不能摆脱“靠天吃饭”,而现行“10%土地出让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定会造成省际分布不合理,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还面临着基层政府财权不足,以及部分地区农民缺乏积极性的难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5-30/5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