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助理张忠军: 考虑逐步放开粮价管制


  张忠军:粮食安全包括两方面,一是供给性,中国生产了5亿吨粮食,解决了国内粮食自给问题。另一个方面是可获得性,非洲许多穷国面临的饥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买不起粮食。可获得性是目前世界粮食问题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

  按照比较优势的理论,世界粮食既然供需平衡,就不会出现饥荒。但比较优势的理论有一个前提,即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而现实世界要复杂得多。

  粮食的自由流通只是一个理想中的产物均衡图景,它可以减少壁垒和摩擦,最后全世界人民都有饭吃,全世界农民都有钱挣。这当然是我们希望的,但是现实中,各国会考虑本国的粮食安全和利益,粮食的全球流通始终包含着各国利益的博弈。

  联合国粮农组织目前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试图通过各国尤其主要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双边、多边对话、谈判,包括召开一些全球峰会来改善现在这种扭曲的贸易状态。理论的状态,我们是永远做不到的,但是大致的方向,我们还是会去努力的。

  《21世纪》:现在全球的粮价波动很大,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供求没有有效对接。国内对抗粮食波动的措施是建立粮食仓储机制,高抛低吸,平抑粮价。世界范围内是否也可以尝试建立这种机制呢?

  张忠军:这个设想很好,但也是一种理想化状态,曾经有一段时间,亚洲包括东盟尝试建立这种机制,但后来不了了之。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太激烈,现实中很难建立这种机制。

  联合国粮农组织也试图通过加强各国之间的沟通对话,尽量避免造成粮价的大起大落。粮食一旦出现大涨,粮食出口国尽量不要过早地限制和禁止出口。

  当然出口国为了国内粮食安全的考虑,做出这种决定也无可厚非,限制出口短期内对平衡本国的粮食供求是有利的,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措施是有害的,即使对出口国本身它也是有杀伤力的,因为国内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降低了,本来可以出口卖个好价,现在人为限制出口,农民的利益受损失了。

  《21世纪》: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中国通过储备、抛售、打压市场等措施人为地压低粮食产量,以至于出现国内国外价格倒挂,你对此怎样看?国内粮价是否应该与国际接轨?

  张忠军:中国农业的生产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按常理,国内的粮价应该高过国家粮价,而现在国家人为压低粮价,以致出现倒挂现象。

  这极大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之后,好多人都不愿意种地,粮食总量上不去,粮食安全受威胁,国家如果继续采取这种措施,无疑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人为降低粮价的另一个问题是粮食走私,这也加剧了国内粮食供给的不足。

  当然国家控制粮价,也是为了保持CPI(消费价格指数)不过快上涨,为了城市低收入群体能生存。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应该慢慢放开价格,与国际接轨。价格一放开,农民收入就提高了,收入提高了,内需也就拉动了。农村市场及其广阔,但是由于粮价低,农村社会保险网没有完善,农民才不敢花钱,花不起钱。

  理论上讲,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与韩日接近,而韩日农产品价格是我们的6到8倍,我们当然不敢奢望粮价这么高,CPI也承受不了,但至少可以逐步放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总体 土地 农民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