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狼烟散尽千金来-最有价值的环境新闻


  麦草打捆机正在田间打捆

  仲夏时节,穿行于齐鲁大地,青山碧水相得益彰,绿树红瓦相映成趣。清新的空气里弥漫着田野里特有的青草味道,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东莞村东边的田地里,拨开绿油油的玉米叶,地里的麦茬还清晰可见。

  记者与正在地里看玉米长势的老孙聊了起来,“你好老乡,我看你地里还有麦茬啊,麦收时节咱这里还烧麦茬和秸秆吗?”

  “前几年我也偷着烧过,现在早就没有烧的了,政府宣传咱也明白了,容易发生火灾还污染环境,现在这秸秆用处多着呢,而且可以卖钱啊,可不能烧了。”

  “正是行政手段、政策引导、舆论宣传、资金扶持等多措并举,我们疏堵结合,变堵为疏,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动脑筋、想办法、找出路,实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获利、环境受益。通过秸秆禁烧,催生了全省农业生产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山东省副省长李兆前告诉记者。

  渠道

  交易市场兴致富门路开

  交易市场和收购站,催生出一个个秸秆经纪实体,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又解决了纸厂等企业的原料难题

  秸秆去哪儿了?

  田野里不再焚烧的秸秆,都去了哪儿呢?

  驱车沿济南经十东路一直朝东走,就到了素有“小泉城”之称的章丘市。据了解,章丘市及周边县市区的秸秆,大都汇集到了位于水寨镇郑家村的秸秆交易市场。在这里记者看到,一辆辆出售麦秸的运输车停满了整个市场。

  正在等待过秤的郑家村村民董家军指着满满的一车麦秸对记者说:“我们夫妻俩运麦秸1天能拉3趟,昨天一天就挣了450元钱,像这样十几天下来,能收入近万元呢。”目前,郑家村秸秆市场年收购秸秆8万余吨,年交易额达到4000多万元。

  章丘市细细算了一笔经济账,小麦秸秆是造纸企业生产原料,收购价每吨450元左右,农民卖1吨秸秆可赚260元;如果储存到冬季,价格还会翻番。章丘市小麦种植面积80多万亩,按每亩产秸秆0.2吨计算,这块“蛋糕”非常大。而且水寨镇郑家村素有购销秸秆的传统,辐射带动了很多农户从事秸秆的收购、储存、运输、销售。以水寨镇郑家村为基地,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当地政府出台了支持和优惠政策,在远离居住区的闲散地段,规划了5处大型秸秆堆放区域;积极牵线搭桥,与多家知名造纸企业“联姻”,签订秸秆收购协议;帮助营销大户广开货源渠道,协助收贮专业户收购秸秆;同时协调交通部门开通秸秆转运 “绿色通道”。

  秸秆利用形成产业链

  在秸秆综合利用的同时,章丘市也为群众开辟了一条致富门路。目前郑家秸秆集散地已经发展秸秆收贮专业户150余家,从业人员近千人,各类大型专业麦秸装卸机械110余台,垛储场占地面积600余亩。通过秸秆收购、转运、深加工,这个集散地每年可利用小麦秸秆面积40余万亩,成为济南最大的秸秆集散地。

  山东省秸秆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秸秆收购专业户、秸秆经纪人。

  记者在日照市莒县果庄镇一家养牛场里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着将收购来的2500多吨秸秆分装入库。负责人徐元德告诉记者:“今年,我们不但消化了果庄镇的秸秆,还专门到洛河、峤山等附近乡镇收购。”

  玉米秸秆如何处理一直是“三秋”期间的老难题,而在肥城市老城镇,一些运输专业户和拥有运输机械的农民瞅准商机,深入田间地头,收购玉米秸秆,然后送到当地奶牛养殖场,不仅自己轻松赚钱,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每年秋收期间,100多名专门收购秸秆的经纪人每天运送秸秆60多吨,不到半个月就能把全镇1万多亩的玉米秸秆运送到各个养殖场,每人能增收1万多元。

  从田间到生物质能电厂或造纸厂

  造纸厂、生物质能发电厂是吞吃秸秆的大户。在山东,更多的秸秆走的是“从田间到生物质能电厂或造纸厂”这样一条道路。

  记者了解到,为加大麦草收购力度,泉林纸业专门成立了原料部,建起遍及周边河北、江苏、河南、安徽等省的原料收购站,从原来20公里范围的收购半径扩展到600公里。“从原料成本上来看,木片运抵公司需要1300元/吨~1500元/吨,而麦草只需要400元/吨~500元/吨,且更易存放,不会出现木片在露天环境下大批长毛、发霉的情况。”泉林纸业的董事长李洪法告诉记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综合利用 小麦 生物质能 玉米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