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通缩定义为物价下跌,并伴随经济增速放缓,那么现在已经出现通缩的局面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甚至认为,“通缩在半年多前就已出现,因为CPI和PPI当时已呈现环比下降。”
发出通缩警告的研究者更关注物价下降与经济下行和需求萎缩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一点也得到一些分析者的支持。
“今年7、8月份猪肉价格可能将探低,除了季节因素导致猪肉消费减少外,经济危机对猪肉消费也产生了影响,消费者消费信心和购买力有所下降。”农业部沈阳金龙12316热线专家杨波说。
孙军也认为,居民收入下降对猪肉的消费的影响明显。“比如今年我们市场对北京餐饮业的猪肉销量在减少,大家好像更愿意呆在家里吃饭了。”
国家统计局贸经司的严先溥援引该局的数据认为,今年1-2月全社会消费零售额增幅为15.2%,同比降低5个百分点。其中肉禽蛋类增幅下降了19.5个百分点,只增长12%。“这反映总需求在下降。”
有的研究者还注意到金融危机对猪价的另一个侧面影响——大批失业回乡的农民工中,有部分转而从事生猪养殖,从而由过去在外地打工吃肉的消费者,变成养猪的供给者。
江西九江县扶贫办前不久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县重点村返乡人员达1600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16%,这之中有4%的人预备从事养猪等农业规模开发。
“2007年猪价上升过快,是因为农民外出打工增多,农村散养户减少60%、全国减少了36%的生猪生产能力导致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如今农民工回乡养猪,对猪价构成双重压力——在减少猪肉需求的同时又增加了供给。
货币政策迷雾
但也有学者不认同将这种猪肉价格带动的物价负增长视为判断通缩来临的依据。
前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并非所有类型的物价负增长都是通缩,猪肉价格下跌,主要是2007年猪价上涨过快,引发供给增加所导致的价格回调,是“去通胀”,而非真正的通缩。“这种供大于求引起的物价下跌,要说是通缩的话,也是好的通缩,是有利于调动消费的。”
冯永辉也将供应大幅增长视为猪价下行的主要压力所在。冯去年上半年给一些养殖、屠宰大户上课时发现,去年约有70%-80%的规模养猪场扩大了规模,存栏增加了一倍,而且把赚的钱用于增加母猪的比重的,约有60%。一头母猪从可以生产到淘汰,总共可产 6-7次胎,一般每隔10个月一次,每次产10多只到几十只猪仔。那些大的养猪场去年或者前年补栏的母猪,还没有到该淘汰的时候。
“每100头猪中,母猪有9头,这是保持市场整体平衡的正常比例,而现在100头猪中,母猪约有11头,这意味未来生猪总量还会增加。”冯永辉据此估计,目前猪的总量已超出正常需求的10%,“猪价怎能不跌呢”。
农业部1月份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08年20个主产省能繁母猪存栏连续11个月同比增幅超过18%,预计2009年上半年生猪出栏将明显增加。
而对于猪价下跌中的需求减少,不可忽略的还有春节因素。根据商务部在辽宁的监测数据,2月份辽宁生猪出场价平均为11.5元/公斤,比上月下降8.8%,同比下降24.4%。这显然无法排除今年和去年的春节分别在1月份和2月份的因素。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专家认为,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引起的物价波动,不应被作为宏观调控的依据。
“去年上半年猪肉价格高导致CPI增幅高,当时据此而加大调控力度是错误的。同样,现在猪价下行,也主要是猪肉本身供求规律的问题,不应简单化地据此作出宏观调控决策。”这位人士说。
“真正要引起重视的不是猪肉,而是需求下降导致的非食品价格的下跌。”沈明高说,货币政策应以非食品通胀为目标,而不是总体CPI,这样可避免货币政策随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而波动。
而在瑞银证券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看来,如果把过去猪肉价格上涨引起的物价上涨叫做结构性上涨的话,那么现在也只是物价结构性下跌。这并不可怕,最需要防止的是由于居民收入下降、消费乏力而引起绝大部分产品物价出现普遍下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3-27/44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