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金融危机更要重视粮食安全
——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肆虐全球,虚拟经济备受重创并累及实体经济,进而引起了石油和粮食等世界基础性商品价格“过山车”式的大波
动。由于始终坚持了立足国内的方针,我国粮食稳定增产,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为我国经济有效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扩散,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回调,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价格走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怎样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记者就此专访了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
记者:去年由美国次贷风暴引发的金融危机有席卷全球之势,但中国经济仍保持了较高增速,其中粮食生产稳定、供给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当前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和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形势,究竟应该如何来认识和把握呢?
聂振邦: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一些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出现衰退;国际市场粮价大涨大落,一些国家出现“粮荒”。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实施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我国经济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仍处在前列。特别是中央及时采取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在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的政策扶持下,有效地拉升了粮食和油菜籽市场价格,促进了粮食增产和粮农增收,维护了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为我国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难以作出确切的判断,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越是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加强粮食工作,确保粮食安全不出问题。粮食是百姓温饱之源、物价平稳之基、经济发展之要、社会稳定之本。在当前经济发展遇到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加强粮食工作,促进稳粮增收,保障粮食安全,不但有利于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有稳固的基础,而且有利于改善民生,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当前,影响粮食供求和价格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际情况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08年度全球谷物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2.45亿吨,同比增长5.4%,其中小麦产量达到6.82亿吨,同比增长11.7%,粗粮和稻谷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1%和2.5%;粮食消费将增长3.4%,粮食供求形势将有所好转;粮食库存有望增长10%左右,但主要粮油品种库存消费比仍处于历史低水平。2008年国际粮食价格经历了先大涨后大落的“过山车”式变化,当前主要粮油品种价格仍处于此次波动之前的历史高位。
从国内情况看,2008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供求状况进一步改善。稻谷产需基本平衡,小麦和玉米继续保持产大于需的格局,大豆产需缺口继续扩大。中央储备粮规模稳定增加,地方储备粮逐步充实,国家临时存储粮食库存较多,为做好粮食宏观调控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目前粮食库存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仍然不平衡。
初步分析,2009年国内粮食市场既存在一些使粮价下行的因素,也有一些促使粮价上升的因素。使粮价下行的主要因素,除国内粮食增产较多、库存增加、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大幅下跌外,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影响,粮食需求有所下降,特别是作为工业、养殖业原料的玉米需求下降较多,短期内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突出。支撑粮价上升的主要因素,一是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国家将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并已经较大幅度提高了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二是为避免打压市场粮价,理顺粮食购销价格,为多渠道入市收购留下市场空间,国家坚持对政策性粮食实行顺价销售,有效发挥调节供求、稳定市场、引导预期的作用。三是国内市场粮价走势还受到当年粮食生产情况和国际市场供求、粮价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国家粮食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国内国际粮食市场监测,及时研究提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持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发挥好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3-05/4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