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金融危机更要重视粮食安全
——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肆虐全球,虚拟经济备受重创并累及实体经济,进而引起了石油和粮食等世界基础性商品价格“过山车”式的大波
动。由于始终坚持了立足国内的方针,我国粮食稳定增产,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为我国经济有效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扩散,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回调,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价格走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怎样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记者就此专访了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
记者:去年由美国次贷风暴引发的金融危机有席卷全球之势,但中国经济仍保持了较高增速,其中粮食生产稳定、供给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当前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和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形势,究竟应该如何来认识和把握呢?
聂振邦: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一些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出现衰退;国际市场粮价大涨大落,一些国家出现“粮荒”。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实施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我国经济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仍处在前列。特别是中央及时采取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在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的政策扶持下,有效地拉升了粮食和油菜籽市场价格,促进了粮食增产和粮农增收,维护了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为我国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难以作出确切的判断,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越是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加强粮食工作,确保粮食安全不出问题。粮食是百姓温饱之源、物价平稳之基、经济发展之要、社会稳定之本。在当前经济发展遇到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加强粮食工作,促进稳粮增收,保障粮食安全,不但有利于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有稳固的基础,而且有利于改善民生,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当前,影响粮食供求和价格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际情况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08年度全球谷物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2.45亿吨,同比增长5.4%,其中小麦产量达到6.82亿吨,同比增长11.7%,粗粮和稻谷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1%和2.5%;粮食消费将增长3.4%,粮食供求形势将有所好转;粮食库存有望增长10%左右,但主要粮油品种库存消费比仍处于历史低水平。2008年国际粮食价格经历了先大涨后大落的“过山车”式变化,当前主要粮油品种价格仍处于此次波动之前的历史高位。
从国内情况看,2008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供求状况进一步改善。稻谷产需基本平衡,小麦和玉米继续保持产大于需的格局,大豆产需缺口继续扩大。中央储备粮规模稳定增加,地方储备粮逐步充实,国家临时存储粮食库存较多,为做好粮食宏观调控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目前粮食库存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仍然不平衡。
初步分析,2009年国内粮食市场既存在一些使粮价下行的因素,也有一些促使粮价上升的因素。使粮价下行的主要因素,除国内粮食增产较多、库存增加、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大幅下跌外,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影响,粮食需求有所下降,特别是作为工业、养殖业原料的玉米需求下降较多,短期内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突出。支撑粮价上升的主要因素,一是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国家将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并已经较大幅度提高了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二是为避免打压市场粮价,理顺粮食购销价格,为多渠道入市收购留下市场空间,国家坚持对政策性粮食实行顺价销售,有效发挥调节供求、稳定市场、引导预期的作用。三是国内市场粮价走势还受到当年粮食生产情况和国际市场供求、粮价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国家粮食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国内国际粮食市场监测,及时研究提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持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发挥好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
记者: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并首次实现了连续5年增产。但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仍远远低于其他种植业和养殖业。今年年初的大旱,暴露出我国粮食生产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如何建立确保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培育有利于种植粮食的市场环境,让农民乐于种粮,保持粮食供需长期基本平衡?
聂振邦: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粮食连续5年增产和种粮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创历史新高。但在当前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种粮比较效益下降的情况下,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农增收的任务更加艰巨。从长期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水资源、环境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增强,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在连续5年增产的高基数上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增产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对此,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支持保护力度,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要严格保护耕地,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继续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农田,大幅度提高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发展节水型农业,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快培育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挖掘内部增产潜力,继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二是要完善粮食支持保护制度,促进稳粮增收。坚持生产性补贴和收入性补贴相结合、综合补贴和专项补贴相结合,继续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补贴。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要向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和种粮大户倾斜。根据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和粮食种植面积,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大补贴力度。按照目标清晰、简便高效、有利于鼓励粮食生产的要求,完善粮食补贴办法,让种粮农民的经济利益不受影响,让抓粮的地方财政不拮据。健全粮食价格保护制度,完善粮食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保持粮食价格合理水平。
三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促进粮食企业增效和种粮农民增收。要大力培育现代粮食市场主体,积极推进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粮食现代物流为依托的粮食产业化经营。发挥粮食经纪人作用,积极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加强粮食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引导粮食产业链条继续向生产和加工领域延伸,让种粮农民更多分享粮食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记者:粮食丰收时,一方面一些地方粮食供给出现难题,另一方面一些产粮省份有大量余粮却无法运出,如何解决我国粮食流通不顺畅的问题,提高我国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聂振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粮食生产逐步向主产区集中,粮食区域分布和品种结构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粮食产销衔接,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促进粮食顺畅流通。应该讲,近年来国家粮食局和有关部门积极努力,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保护了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利益。
一是积极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确保农民手中余粮及时变现。积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抓好政策性粮食收购,同时,引导和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搞活粮食流通。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东北地区粳稻、玉米、大豆和南方稻谷、油菜籽的临时收储政策,有效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2008年,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共收购粮食29180万吨(注:原粮,下同),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7035万吨,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在启动执行预案的6个小麦主产省,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4175万吨,同比增加1280万吨。2008年10月以来,国家下达粮食临时收储等计划6850万吨、油菜籽收储计划150万吨。截止到2009年2月25日,已累计收购临时收储等政策性粮食4456.5万吨、油菜籽143万吨。国家增加政策性粮食收购,提高收购价格带动市场粮价回升,按商品量和市场价格测算,种粮农民增收500多亿元。
二是加强粮食产销衔接和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工作。2008年,通过举办各类粮食产销衔接交易会、贸易洽谈会、产销合作会,签订粮食购销合同2050万吨。2008年以来,国家下达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计划634.5万吨,截止到2009年2月18日,已累计调出(含在途数量)525万吨,有效地充实了销区和库存薄弱地区的粮食库存,缓解了产区的收储压力,对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证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和投资引导,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推进主要物流通道和节点项目建设,推广应用散粮运输装卸新技术新设备,改善粮食物流条件,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中央扶持粮食生产的强农惠农有关政策,做好粮食流通工作,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增强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继续研究妥善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务挂账遗留问题,进一步为企业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创造条件;研究建立地方政府消化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的激励机制,健全防止新增政策性亏损的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有关配套政策,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进一步优化企业布局和结构,做大做强国有粮食企业,继续发挥其在粮食经营中的市场主渠道作用;严格规范国有粮食企业产权改革行为,落实对外资兼并重组国有粮食企业的安全性审查和监督。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是我国粮食部门的光荣使命,也是粮食部门的神圣职责。全国粮食系统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服务三农,促进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坚持改善民生,切实保障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坚持改革创新,理顺粮食流通体制机制;坚持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