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民进城卖菜:自发改革推动流通领域改革先河


  上世纪80年代末山东寿光人“自产自销”,闯京城卖蔬菜,这一模式被不断复制,它突破了农村原有的农产品(000061,股吧)流通模式与商业形态,这是当时我国农副产品流通领域改革的一个创举。随着国家支持农民改革,开辟农副产品的绿色通道,“寿光”模式既为我国现代流通领域改革,也为农村的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这也显示,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民间智慧之间的结晶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改革能否成功。

  从山东寿光到北京,农民运一车蔬菜要走上好几天,辛苦自不待说,但农民们却很高兴。因为,他们要上京城去可挣城里人的钱。这是上世纪80年代末山东寿光人闯京城卖蔬菜的故事。

  山东寿光是当时我国流通领域改革的一种另类现象:农民可以不经过原有的供销社渠道(即原有的国有商业渠道),自产自销,自己可以长途跋涉去卖菜。在我国流通领域改革过程中,农民的智慧有些出人意料。后来,国家打开了农副产品的绿色通道,也就是说,闯开了农民可以大胆进城卖菜之道。

  农民自发改革推动我国农村流通领域改革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山东寿光的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土法上马,用土坯和玻璃盖起了阳光大棚。他们要搞温室蔬菜,期望一年四季都能种出新鲜蔬菜。1984年,17户农民投资成立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从种植到市场,开始了“自产自销”一条龙的积极探索之路。

  流通领域的研究专家认为,当时寿光农民提出要将自家种植的蔬菜卖向全国,这是我国农副产品流通领域内改革的一个创举。

  这些农民在产销一条龙方面的改革创举经验,很快传遍整个寿光地区。而且,当地的蔬菜批发市场的交易也成倍增长。当时,批发市场从仅提供买卖交易平台开始,很快又建起了冷库和仓储系统。随着参与交易的农户不断增多,信息管理和市场管理系统也日臻完善。当时,四面八方的人络绎不绝地奔赴山东寿光学习取经,不久“寿光”模式被各地不断复制。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在利用城市改造的同时,也办起了像大钟寺批发市场那样的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

  如今的寿光,早已今非昔比。今年4月,山东寿光召开了第八届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山东寿光也已从17位农民建大棚进城卖蔬菜,发展为一个国家级的蔬菜基地。从2000年开始,每年召开一届这样的博览会,至今已经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30个省市区总计565万人参展参会。如今,山东寿光已经成为我国蔬菜生产、科研基地、农副产品信息发布的现代物流港。

  其实,我国流通领域的改革始于1979年,但改革初期起步的商业改革与农村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脱节的。当时,农村原有的流通领域主要是依靠供销社系统,统购包销农民们生产的农副产品。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开后,统购包销的体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在很长时间里,供销社自身的改制并不能满足农民土地承包后释放的能量。同时,市场本身也教育了农民,要获得相对高的利润,必须自产自销,不经过“二传手”,农民当然对统购包销越来越不买账了。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供销社改革如此艰难,说到底是在很大程度反映了农民市场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农民进城卖菜:打破阻碍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樊篱

  虽然农民的自产自销农副产品是改革的新生事物,但这样的事情在过去往往被称之为“资本主义的尾巴”,是要被割掉的。所以,它的成长也是很不容易的。如果农民们运输蔬菜的车遇上沿途收费关卡,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他们“赔本赚吆喝”,卖一车菜的收益常常抵不过一路要上缴的费用。尽管如此,只要能卖出自己的产品,农民们还是天天闯京城,向城里运送自家或邻里的蔬菜。

  农民进城卖菜,也引起了方方面面的注意。有的地方政府开绿灯支持农民,也有的机构认准这是发财的捷径,打起了蔬菜运输车辆的主意。1993年,在一次全国省市领导参加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当时主管农业的中央领导当场将一篇题目为 “雁过拔毛何时休”的内部参考文章念给在场的各位参会人员听。这份来自对北京大钟寺市场的调查报告,记载了山东寿光和河北农民口述进京卖菜的种种遭遇,如他们沿途被强行收费的经历。此事震动很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产业化 新鲜蔬菜 数据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