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的担心也暴露了金融制度上的“悖论”,即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标,控股村镇银行不但出资还得背负所有债务,银行的责任和权益存在极大的不对等。可想而知,寄望商业银行积极地投资经营村镇银行是一种奢望,村镇银行对于农业产业化的推动力有限。
加快产业资本融入农村金融,激活农村“沉睡”资本
在采访期间,很多农户对于农业产业化前景表示看好,但是都苦于没有资金。其实,问题“症结”并不是农村没有资金。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近日在谈及外资控制中国农业时对媒体解释说,“目前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两个难题,一是国家金融管制太严格;二是国家对农业企业支持力度不够。”
对于韩俊所说的“金融管制太严格”问题,李开平表示了认同,“其实现在农民不缺钱,缺的是‘太多’的钱没有地方用。”究其原因,依照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4月份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目前中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保守估计,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带回农村的资金,“每年在8000亿元左右。”
若加上逐年累积,农民手里的资金是惊人的,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每年从城市流回农村的资金要么大部分用于建造楼房,而很多楼房常年空置;要么存放在邮政储蓄所,再从农村“抽调”到城市。很多接受采访的农户和养殖户都表示,这些“沉睡”的资金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农业由于其基础产业地位,无一例外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发达国家尽管市场化程度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但是他们在长期发展农业实践中,始终紧紧把握着农民协会、规模加工、金融后盾三大利器,使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显现强大的竞争力。
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世界粮食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正如专家们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美国用玉米打垮世界”。
据悉,万年县政府去年曾组织一批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和农业系统工作人员赴上海学习先进经验,在谈及上海之行的体会时,很多学员认为,“最大的收获是知道国外农业协会除了组织农民和产品统一加工之外,更厉害的是可以办银行,把分散的社会资金引向农业。”
据悉,“农协金融”在解决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小农社会的“三农”问题和繁荣农村经济中功不可没。其中,韩国的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村金融业关系表现为,农协开设银行业务、信托业务、国际金融以及以农民组合成员为对象的相互金融业务,为经营规模小的农民提供信用保证业务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韩国的农协金融业中,基层农协的互助金融业发展最快,所占比重最大,在农业金融业中的作用也最大。
在唤醒农村“沉睡资本”的问题上,国内很多农业企业家和专家都认为,随着农村资金的回流和通过农民联合使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相应组织起来,农民就会由过去分散状态下被动地适应市场和盲目地结构调整,转变为主导市场和按照专业化生产要求进行分工分业联合进行协作生产。
对此,万年贡米集团总经理蔡阳厚认为,农村经济“资本”固然短缺,但是农村资金是充裕的,因此,可以尽量依托地缘、业缘关系发展和规范合作社,包括发展和规范合作金融业务。(记者 徐谷明)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06-11/4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