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重心有望上移 棉价谨慎乐观


  国庆节后国内棉花期货市场上演了冲高回落的行情,目前主力合约在15000以上整理。后市价格将如何运行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新年度的棉花行情呢?

   全球棉花市场供需情况

   美国农业部2007年10月份报告预计本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618.3万吨,消费2819.6万吨,期末库存1197.7万吨。本年度中国棉花产量772.9万吨,进口量326.6万吨,消费预计为1197.5万吨,期末库存预计384.5万吨;印度棉花产量511.7万吨,出口量78.4万吨,消费预计为440.9万吨,期末库存预计144万吨;美棉产量395.3万吨,出口量363.6万吨,美国期末库存139.3万吨。

   我们不妨对供求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期末库存:全球的棉花期末库存从2005/2006年度的1305.5万吨逐渐下降到本年度的1197.7万吨,下降幅度为8.3%,这种下降不是因为产量减少造成的,而是由于这几年全球棉花消费持续增长造成的,特别是中国的消费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此期间,全球的棉花总产量其实也是在一直增长的。

   全球棉花的期末库存量仍然处于相对高水平,需求上升速度快于供给,年度需求高于产量。从历史数据来看,棉花年度的需求波动通常小于供给波动,这就意味着从综合平衡的角度来看,动态供求矛盾在加剧,静态供求矛盾不显著。从绝对值来看,本年度的棉花期末库存依然在1000万吨以上,还是一个很大的数字,2003/2004年度棉花大涨时期末库存只有964万吨。

   消费增长特点:中国的棉花消费从2005/2006年度的980万吨增长到现在的1197万吨,增幅最大。其次是印度,增幅达到100万吨左右。美国棉花消费则持续减少,而出口持续增长。中国和印度是消费增长的核心动力,如果这两个国家出现停顿,全球棉花的消费将受到极大的影响。由此不难看出,全球棉花的消费增长结构还比较脆弱,增长地区过于集中,不具有普遍性。

   库存消费比: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已跌入10年低谷,2007/2008年全球棉花库存预测较年初的修正库存减少11%,原因是世界棉纺织厂用量连续3年超过产量。本年度世界棉花期末库存将是4年中最低的一年,占世界纺织厂用量的40%,而2006/2007年度这一比率为46%。

   库存消费比支持价格上涨,但我们无法预知在棉花价格大幅度上涨之后消费量是否会受到影响。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影响将是必然的。

   贸易特点: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国,预期本年度出口将达到363万吨,中国是最大的进口国,预期本年度进口将达到326万吨,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无法和这两个国家相比较。尽管目前中国进口棉花的渠道已经全面打开,不再完全依赖美棉,但美棉毕竟占全球贸易量的将近40%,因此,在贸易方面,美国在局部阶段仍具有垄断市场价格的能力。中国虽然是最大的进口国,却无法做到局部垄断棉价,国内用棉和经营企业都较为零散,相对实力有限。

   由上不难看出,从全球供求数据来看,棉花市场存在继续上涨的条件,但还不具备形成超级大牛市的条件。本年度棉价重心有望上移,这个上移一方面来自于供求关系的支撑,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种植成本的上升,具有一定的刚性。

   国内棉花市场供求情况

   国内棉花市场供不应求将是一种常态,国内情况只能用来分析阶段性的行情,也就是波段。如果国内的产量加上进口量,国内棉花市场将长期保持平衡状态,理论是如此,但具体操作上并非如此。所以,国内的供求不平衡是阶段性的不平衡,并且这种不平衡无法由于全球的平衡而改变。   国内的阶段性的不平衡主要来自于行业的具体操作,如今年7月、8月份国内棉花供应紧张就是因为前期纺织企业进口棉花太少导致,这是人为造成的供求紧张,这种紧张只能是阶段性的,无法持续。

   就今年的情况来看,国内目前的上涨主要来自于预期的棉花产量可能因为下雨而减少。实际产量与预期出现偏差就是影响国内棉价的最重要的因素,最起码是影响收购期间棉价的最重要的因素。

   从国内的消费情况来看,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还不是技术主导型,对价格的承受力还很差——难以支撑棉花价格持续上涨,加之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加快和出口退税下调,纺织企业利润大幅缩水,对棉花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无法在短时期内承受快速的、大幅度的棉价上涨。   商品市场的大环境   研究棉花时,我们不能忽视它与其他农产品的比价关系。国际市场上棉花与小麦的正常比价一般在6.5左右,而现在达到11,指数差为4.5,为正常值的69%。棉花与玉米的正常比价为5,现在是8左右,指数差为3,是正常值的60%。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总体 玉米 数据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