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大白菜霜霉病这样防治


  大白菜霜霉病又叫跑马干、霜叶病、枝干、白霉病、龙头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猛,蔓延快,常发生在早春和湿度较大的秋季。一般年份大白菜霜霉病为害造成的损失为15%~30%,发病严重的年份,损失可达50%~60%,为大白菜三大主要病害之一。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以叶片发病为主。

  一、发病症状

  幼苗受害:发病先从紧贴地面基部叶片开始,子叶正面产生黄绿色小斑点或凹陷病斑,潮湿时子叶及茎上发病部位长有白色的霉层(典型症状),遇高温呈近圆形枯斑,严重时,子叶和嫩茎变黄枯死。

  成株期受害: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褪绿色小黄点,叶背面呈水渍状。发病中期,叶片病斑多角形至不规则形,黄褐色,周围具有黄色晕圈,背面病斑浅褐色,有稀疏白色霉层。发病后期,形成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病斑,黄色至黄褐色,直径5~12毫米。湿度大时,在叶片背面密生白色霉层(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故又叫白霉病。病害严重发生时,多个病斑连接在一起,导致叶片变黄干枯。

  结球期:土壤或病残体中的病原菌随水滴飞溅到贴近地面的叶背,形成局部侵染。大白菜结球期多是从植株外层老叶开始发病,形成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叶背面病斑处产生白色霉状物。如遇田间高湿和气温达16℃~20℃的环境条件,病斑迅速增加,互相连接,天晴后使叶片连片枯死,从外层老叶开始依次向内层层干枯,6~7天内可使全园白菜一片枯黄,最后导致菜心裸露,造成大白菜大面积减产。

  采种株受害:受害的花梗呈肥肿弯曲,受害花器呈肥大和畸形,常称为龙头病,花瓣变绿色,受害种荚呈浅黄色,上有白霉。

  二、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该病害是一种专性寄生菌,只能在活体上存活,菜田土壤中病枯叶内的卵孢子和种子内潜伏菌丝是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卵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或越夏,成为下茬或翌年初侵染来源,侵染幼苗。春菜发病的中后期,病组织上形成大量卵孢子,这些卵孢子只需经1~2个月的休眠,环境条件适宜时即可萌发,侵染当年的秋大白菜。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大白菜种株经贮存后,种株根头部可以带菌,病菌可随气流传播,遇到适宜的条件便可侵染蔓延。菌丝体在种株及田间残余病株上越冬,翌年菌丝萌发产生孢囊梗,孢囊梗从气孔伸出产生孢子囊,孢子囊随气流传播,在新寄主上,从表皮、气孔和伤口处进行侵染。雨季来临或进行灌溉时,土壤或病残体中的病原菌随水滴飞溅或径流传播到附近健康植株,或在田块内传播。种子内潜伏菌丝可以造成幼苗局部侵染。

  大白菜莲座期至包心期的温度是影响霜霉病流行的重要因素,15℃~25℃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在24℃~25℃条件下病斑发展最快,高于25℃或低于14℃不利于病害的发生。湿度决定病害发展的严重程度,在日光不足、田间高湿条件下,病害发生严重。尤其在大白菜莲座期至包心期,若多雨、多雾,日夜温差大,病害极易流行。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病害严重发生。长江流域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华北多发生在4~5月和8~9月间,在湖南益阳,主要发生期为9~10月。

  三、综合防治

  1.农业措施 实行轮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管理,根据当地气候适期播种。深沟窄厢高畦栽培。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一方面可防止地下病残体带菌传播,另一方面可降低近地面空气湿度,从而使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定植时可喷施增产菌1000倍液;莲座期以促进生长为主,及时浇水,结球前中期,可喷施植保素6000~9000倍液或糖尿液(红糖∶尿素∶水=1∶4∶100,早上喷,喷在叶子背面),提高抗病力。加强浇水追肥。在间苗、定苗时应清除病苗,拉秧后把病叶、病株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并深翻土壤。

  2.种子处理 选用青绿色叶帮的抗病品种。从无病株上采留种子。种子消毒,可用种子重量0.3%~0.4%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70%三乙膦酸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3%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3.5%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药粉干拌种子,以减少种子表面的病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白菜 侵染 种子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