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西葫芦叶片皱缩是得病还是中毒?


  西葫芦出现植株畸形、叶片皱缩的现象,有可能是病毒病或激素中毒。二者为害症状相似,都会造成植株畸形,叶片皱缩,叶色不正常,叶脉失色呈明脉状,病株不能结瓜或结畸形瓜。

  一、病毒病与激素中毒症状表现

  1.病毒病

  多表现为植株矮化,节间及叶柄缩短,叶片缩小畸形,有时呈鸡爪状;叶面极不平展,多向背面卷曲,或叶片皱缩,新叶先呈浓绿,淡绿下间的斑驳,随后整个叶片变成花叶型。病株不能结瓜或结瓜小,且表面布满颜色较深、大小不等的瘤状突起。

  2.2,4-滴中毒

  蘸花后2~3天,嫩叶叶缘向正面卷曲,叶面横向变窄,叶片扭曲畸形,失去光泽。叶肉退化或缺损,严重时呈蕨叶状,新叶先呈绿色,随后渐渐加深变浓绿,整个叶片油亮无花斑,叶脉明显增粗凸起。生长点僵硬、萎缩,造成生长点消失。受害株中下部叶片深绿色,严重的失去光泽,呈老化状。

  植株受害后,幼瓜发黄脱落短期内不能正常结瓜,药害缓解新叶转为正常时才能结瓜,但瓜条变得细而长。雌花不能正常开放,多呈半开放状态。

  瓜柄明显增加,有的超过幼果基部。受害瓜多为后部粗而先端细的尖嘴瓜,失去商品价值。受害株茎节短缩,着生叶柄处常呈乳白色,受害严重的出现乳白色瘤状物、纵裂。

  二、发生规律不相同

  1.病源病因差异大

  西葫芦病毒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黄瓜花叶病毒或甜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苗期蚜虫为害或种子带毒是该病发生的侵染源,田间病害的流行主要是通过蚜虫传毒和病健植株汁液摩擦而传播的。

  而2,4-D药害是人为因素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是因2,4-D使用不当或人为误用而造成的。如配制的2,4-D溶液浓度偏高或蘸花时用药液量大。把药液滴在叶片或生长点上。用大口容器盛药液,用后不加盖,水分蒸发导致浓度偏高。使用某种以2,4-D为主要成分的不合格的促坐果类药剂。该病在田间不传染、不流行,轻度发生时,病株能逐渐自行缓解。

  2.发病条件不一样

  高温低湿环境既有利于病毒病的繁殖,又有利于蚜虫的繁殖、迁飞和传毒,因此,高温干旱天气,病毒病一般发生较重;生产上,育苗时间长,浇水不及时,管理粗放,杂草丛生,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而在阴雨天气、低温高湿环境下,植株生长不良,抵抗能力弱,更易发生2,4-D药害。

  3.发生季节有区别

  西葫芦病毒病一般在夏季和秋季发生重,冬季和早春发生较轻;露地病情一般重于保护地栽培;生产上,在苗期和栽培后期发病较重。而2,4-D药害一般在冬、春两季较易发生;露地栽培很少发生,而保护地却时常发生;生产上,苗期很少发生药害,多在盛花期过后,第一至第三批瓜下瓜期大发生。

  4.田间分布规律不相同

  病症出现后,病毒病在田间分布不均匀,一般先出现发病中心,而后再蔓延扩展,病株多呈片状分布。

  2,4-滴中毒在田间分布较均匀,一般呈随机点状分布,成片发生,有时全棚植株发生。轻度发生时,病株能逐渐自行缓解。

  三、防止措施不同

  1.病毒病的防止措施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育苗期间的管理,早春育苗要保证床温,促使幼苗健壮生长。适期早定植,定植时淘汰病苗和弱苗。施足腐熟有机肥,适时追肥,注意磷、钾肥的配合施用,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抗病性。前期少浇水,多中耕,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发现传毒蚜虫要尽快消灭,发病早期病苗要及时拔除,中后期注意适时浇水。

  (2)种子处理。播种前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然后洗净催芽播种;也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干种子在70℃恒温下热处理3天。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选20%吗胍·乙酸铜可溶性粉剂300~5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200~400倍液、5%菌毒清水剂200倍液灌根、4%嘧肽霉素水剂200~300倍液、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2.1%烷醇·硫酸铜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1.5%硫铜·烷基·烷醇水乳剂500~700倍液、3.95%三氮唑核苷·铜·烷醇锌水剂500~800倍液、31%氮苷·吗啉胍可溶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一次。

  2.激素中毒的防止措施

  (1)2,4-D是人工合成的调节剂,是一种植物激素类似物。为防止药害的发生,在西葫芦等瓜果蔬菜上,最好不用2,4-D蘸花。可剥取西葫芦雄蕊套花,或采集花粉进行人工授粉。冬季保护地栽培,也可选用对环境、人、畜高度安全的植物内源激素(如芸薹素内酯等)进行蘸花,并结合人工授粉,以提高坐瓜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西葫芦 喷施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