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地方政府从高质量发展出发主动减栏。佛山市三水区是传统养猪大县,但近年来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降幅明显。竹山镇能繁母猪存栏从2018年1月的1596头下降至460头,60个多个规模场被拆除。调研中三水区农林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佛山市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生猪养殖加大了清理淘汰力度,一方面按照《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三水区到2020年生猪存栏额度只有46.5万头,而截至2018年底生猪存栏仍超过60万头,要按时完成任务必须坚持“只出不进”;另一方面,为推进环保整治,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加大了泔水养猪场清理力度,疫情发生以来共清理淘汰泔水养猪场586家,降低生猪存栏26万头。下一步,该区计划于今年5月前,加快淘汰母猪,同时将生猪存栏1000头以下养殖场全部清空。
两点工作思考
从调研看,造成能繁母猪存栏下降的原因中,除涉及农村黑恶势力的,其余均与畜牧系统业务直接相关。下一步要稳定生猪基础产能,亟需创新思路,充分调动养殖户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对此有两点工作思考。
一是顺应基层对疫情处置的期待。当前部分地区的疫情处置方式确实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养殖户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造成养殖场(户)无法养、不敢养、不想养。不少调研对象建议,能否根据疫情发展形势,适当降低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级别,参考猪瘟、蓝耳病等疫情处置,把疫情防控的主动权留给养殖场(户),避免舆论过度关注,通过政府补贴方式弥补养殖场(户)正常生产的防疫成本。同时,提供便捷化的疫情检验检测渠道,努力实现“成本低廉、应检尽检、快速准确”,真正给大家吃上稳产扩能的“定心丸”。
二是创新机制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对地方政府而言,养猪业属于低端产业,不但没有税收,还要承担环保与防疫责任,随时有被问责的风险,发展动力明显不足。因此,很多地方趁着环保风暴和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加速清理淘汰养殖场。因此要定基础产能,保障生猪有效供给,打破地方政府对养猪业的“负面印象”刻不容缓。对此,能否参考碳排放交易机制,在科学核定出各省区地级市的生猪自给量的基础上,研究出台管理考核办法,一方面通过“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压实地方的自给责任;另一方面探索在分区防控区域内,研究建立各地市间生猪自给量指标的流通机制,让养猪的地方有钱赚,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张金鹏
陕西育肥场补栏积极性高
调研组在陕西省选取了一个疫区县——西安市鄠邑区和一个非疫区县——兴平县,通过座谈和走访等方式对陕西省当前生猪生产情况及面临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为不同规模的生猪养殖场(户)、生猪经纪人和屠宰场。具体情况如下:总体来看,育肥场补栏积极性较高,仔猪供不应求,但母猪存栏明显下降,生猪产能降低。中大型养殖场(户)对疫情仍有恐慌心理,母猪补栏有一定阻力。
生猪产销情况
一是生猪存栏下降。陕西省监测数据,2018年12月,全省200个监测村和100个监测场生猪存栏36.84万头,环比下降3.9%,同比下降11.18%;能繁母猪存栏5.51万头,环比下降2.59%,同比下降17.34%。调研县情况见下表:
从具体调研猪场情况看,存栏变化情况不一,种猪场母猪存栏降幅较大,在15%~50%之间,育肥场降幅相对较小。另外,存栏减少的原因因规模而异,中小户的减栏大都发生在2018年
上半年,主要因为行情低迷减栏;中大规模养殖场减产多受疫情影响,无法引种或不敢引种导致。
二是仔猪销售火热,补栏积极。正常情况下,仔猪补栏销售旺季在3、4月份,但今年从1月下旬开始,仔猪销售量逐步上升。目前15公斤仔猪售价600元,供不应求,买家多为存栏1000头以下的散户和中小规模育肥户,鄠邑区也是如此。这部分养殖户受2018年低迷影响,前期空栏较多,当前补栏仅属于恢复生产并不代表扩大生产,因此总存栏并未增长。
三是肥猪销售正常,无卖难问题。陕西省一共报有3起疫情,均发生在2018年12月上旬,从第一期疫情开始封锁到最后解封,共持续50多天。除价格外,疫情对陕西省肥猪出栏并无无其他影响,没有压栏、难卖等现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9-03-17/140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