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全国家畜血吸虫病疫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晚期病人出现肝硬化、腹水等症状,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人畜共患病。我国历史上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南方12省(区、市)。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区、市)已消除血吸虫病。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7省于2015年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全国农业血防工作依照《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全面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控策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管理,狠抓措施落实,既降低了人群感染血吸虫的风险,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家畜疫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家畜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017年未报告家畜血吸虫病疫情,未检出病原学阳性畜,有效保障了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血吸虫病流行范围进一步压缩。到2017年底,12个省(区、市)450个流行县中,有82个县达到传播控制,153个县达到传播阻断,215个县达到消除标准,其中四川省全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

    农业综合治理防治成效明显。2006年以来,7个疫区省组织实施了农业血防工程,疫区放牧家畜数量显著降低,放牧牛的数量由2006年的180多万头降至2017年的70万头。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显著改善了疫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人群感染血吸虫风险显著降低,农业血防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多年来,各级均成立了政府负责同志牵头的领导小组,将血吸虫病防控上升为政府行为,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防控机制。同时农业系统大力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加强区域联防和部门合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扎实推进血防各项工作,基本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又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

    江苏省以易感家畜查病监测为重点,以淘汰病畜、预防性服药为辅助措施,同时以实施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为重要抓手,通过项目实施带动疫区的农业综合开发,有效治理有螺地区环境,并带动民间资本投入到农业血防综合治理中。已连续11年未查到血吸虫病阳性病畜,血防地区整体家畜圈养率达95%以上,家畜血吸虫病筛查率90%以上。全省64个血防流行县(市、区)全部达到传播阻断标准,46个县(市、区)达到消除标准。

    安徽省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明确农业血防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大查治病力度,扎实开展疫情监测,提高易感家畜受检率,从源头上搞好传染源控制。坚持综合治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行“一村一策,一环境一策”,产业结构调整,全面促进农业血防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消耗型向经济效益型转变。同时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湖北省始终把血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成立农业血防领导小组,安排年度农业血防工作目标任务,实行绩效管理。全面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规范疫区家畜血防达标的考核与评估工作,明确工作职责,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痕迹化管理。发挥农业系统各部门自身优势,畜牧、农机、水产、农村能源部门通力配合,大力实施监测、家畜圈养、替代养殖、以机代牛、沼气池建设等措施。湖北省已连续5年未发现阳性家畜,2018年将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实现“十年送瘟神”的目标。

    湖南省是“湖区五省”血吸虫病重点防治地区之一,全省钉螺面积约占全国钉螺总面积的1/2。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将血防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事来办。“十三五”以来,在22个重流行区全面实施家畜传染源控制、人群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血防机构能力建设“四大工程”。在环洞庭湖重点流行区由“春查秋治”转变为“两治一查”模式,有效降低家畜感染机率,巩固防治成果。加强环洞庭湖及澧水、沅水流域重点县易感家畜的疫情监测和洪涝灾害后风险评估,强化受灾严重和疫情高风险区域易感家畜的预防性群体治疗和应急处置,确保不发生疫情反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播 检测 强化 连续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