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监利种粮“变奏曲”


□程远州

“我把一大家子的30亩田都托管给了合作社,插秧、打药、收割都不用动手,在田埂上看着就行,别提多轻松了!”在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黄歇村,种了一辈子粮食的左铁生年过60岁,终于享受了“退休”待遇。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监利县,是全国产粮大县,有“湖北粮食第一县”“全国水稻第一县”美誉。在这儿,如左铁生一般一辈子拴在土地上的庄稼人,没想到有一天会遭遇无人种地的尴尬:大量年轻人离乡,种田主力年纪普遍在五六十岁以上,经验丰富,但体力不足,农村一度出现农田“非粮化”“非农化”及抛荒的现象。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保证产粮大县的粮食安全?成了种粮大县的头号问题。

“必须实现种田全程机械化,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女粮王”之称的毕利霞说。让老左“退休”的,正是她创办的兴华农机专业合作社。

2009年,毕利霞和身为农机手的丈夫夏卫华邀约几位村民,成立了黄歇口镇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广种田全程机械化。

“一个电话,服务到家”,兴华农机社提出,农户可选择“全托管”或“半托管”方式请合作社种地,或干脆将土地以每亩500~100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提供的服务贯穿全产业链,明码标价,自由挑选。

左铁生选择“全托管”,一季稻每亩600元托管费。如果自己种,从育秧插秧、耕整土地,到施肥打药、稻谷收割,“没800元根本下不来”。

“地还是农户的,收成也是农户的,合作社只提供全部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毕利霞如此解释服务托管模式。目前,兴华农机社除了直接经营流转的2625亩核心示范基地外,还为2.3万亩稻田提供托管服务。

有了规模,种地成本降了下来。买农资,合作社享团购价,买尿素每吨比农户少花近百元;土地集中连片全程机械化作业,效率高了,人力省了;采用工厂化育秧,风险和成本齐降。另外,新式种田还提高了复种指数,单季稻改双季稻,亩增收500元。

“托管规模要和农机、农机手的数量相匹配,不然就会砸了招牌。”毕利霞认为,适度规模经营的“适度”二字,恰是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合作社最缺的就是专业人才。

农机手成了“香饽饽”,带机入社成为合作社最为欢迎的入伙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经培训成为机械化种地的“新农民”。

适度规模的效应,不仅体现在生产方式上,也为农产品创品牌、闯市场提供了强大支撑。

“以前是先种后卖,现在是未产先销,我们通过福娃集团、银真米业等企业与农户签订了1万亩绿色优质水稻收购合同,生产的稻谷比常规稻谷高1毛钱(500克

价,下同),特色水稻加价4毛钱,每亩可以增收120元以上。”金草帽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祖清说。

毕利霞则注册了“内荆河”“楚华”两个商标,加工自己的品牌大米。同时,利用黄歇口镇独特的含硒土壤,与长江大学作物富硒应用技术研究所成功合作开发出富硒水稻。去年富硒水稻一上市,销售额便突破了10万元。

规模经营之下,再生稻、有机稻、虾稻米、富硒米等特色稻米的培育与种植成为风气,“监利大米”的品牌形象已经形成。

监利县农业局局长贺章华介绍,目前全县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9000多家,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20万亩,超过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的50%,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种粮大县走上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农业之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稻谷 土地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