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合作社壮大:思维“走”在行动前


□陈斯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庄头村的金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2009年成立,由最初的6户社员发展到现在的242户,从几台机械增加到现在的几十台,从1000多亩土地扩展到4000多亩,从种植大田作物发展到现在露地蔬菜、设施种植、水产养殖等多元经营,合作社资产显著提升。合作社能够发展壮大,得益于理事长朱言利不断开拓思路发展新业务。

不断“充电”

朱言利每天都要完成自己制定的两项任务:了解国家和地方新的农业政策法规;把合作社每个地方转个遍,掌握每个环节的生产情况。朱言利觉得,只关心自己合作社的发展还不够,一个好的理事长要不断“充电”,让思维“走”在行动的前面。

为了学习更多的经营理念,朱言利从北到南走访了多个省市的合作社,与其他优秀合作社理事长交流经验,谈农业、谈种植、谈服务,掌握最新的合作社动态,借鉴好的管理模式。“多交流、多学习可以开阔眼界。国家对农机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加大,形势一片大好。紧跟政策,还要走出自己独特的致富路,这才是一个有能力、有领导力的理事长应该具备的素质。”

朱言利还会抽时间报培训班,提升自己的农业知识和农机技术,不断“修炼”领导能力。

此外,他还不忘给合作社社员“充电”。近两年连续有4名大学生被招入金利合作社,“这也是为了‘武装’社员的文化头脑,提升合作社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如今,入社的土地、机械等都要折算成资金统一管理。朱言利清醒地意识到,合作社发展不只是扩地增粮这么简单,要跳脱传统农民的角色,用专业、现代的视角看农业、农村。

敢“吃螃蟹”

“思维跟得上时代,才有机会超越式发展。”抱着这种信念,朱言利让金利合作社走上了“朱氏”可持续发展道路。

结合去各地走访的经验,朱言利没有简单地把先进理念“移植嫁接”,而是结合合作社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本土融合”。他大胆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不仅有大田种植、设施种植和陆地蔬菜,而且积极扩展其他业务,让合作社发展多元化,收益更加丰厚。

水产养殖工厂化,在北京的合作社史无前例,朱言利就是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现在,金利合作社不断增加水产养殖设备,升级水处理系统,新业务不断增加。

对于原有的作物种植,朱言利积极地进行产业融合,生产高质量农产品,实现订单式服务。以马铃薯为例,金利合作社与企业形成了定向跟进合作,为企业生产薯条等产品提供原料,并已实现了出口。

“北京地少人多,如果只停留在种植业务上,肯定没有出路。在升级机械装备和人员素质,保证产量质量的基础上,集休闲、旅游、垂钓等为一体的新型合作社模式将成为我们发展的重点。”朱言坚定了以后的致富路。

定“小目标”

在周围人眼中,朱言利亲近随和,能与大家打成一片,用对待朋友的方式与人相处,这让他在工作中积累了不少人脉,事业进行得顺风顺水。

对于不少合作社来说,资金周转一直都是一个难点,朱言利却不担心。“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项目的不断增多,的确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但我们社员的力量巨大,大家不仅是合作伙伴,更像是好朋友、亲兄弟一般,每次都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拧成一股绳,资金方面也就不成问题了。”

“如今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年底分红越来越多,也吸引了周围更多农户入社。农户选择金利合作社,就是相信我,绝不能让他们受到损失。我为自己制定的‘小目标’是,每年争取为社员增加10%~15%的收益。”朱言利真诚地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土地 大田作物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