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如何生产没有药残的果蔬?


  入伏后,住在北京西城区裕中东里的张大妈一直发愁,天气闷热,家人都想吃点儿清淡的水果、蔬菜什么的,但是又怕有农药残留。农药残留具体是怎么回事,作为普通老百姓的张大妈当然不太懂,可说起农药残留,总觉得是不安全的。到底农药残留是不是真那么可怕,它是怎么产生的,能不能避免?国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又是怎么管理的?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农药使用不当造成农残超标

  生产中,农药使用不当是造成农残超标的直接原因。

  重治轻防,不见病虫不施药。一般来说,病虫害的发生初期,病菌和害虫发生的范围小,对农药抵抗能力差,但是有些农民往往在看到田里大范围发生病虫害才进行施药,这样防治的效果差,农药的使用量大,增加了农药残留风险。

  见病虫就防,人为增加防治成本和农药残留。病虫害的发生都有其规律性,只有达到了防治指标并掌握最佳防治时机用药,才能既节省成本,又能理想防治。但有些农民则形成惯性,到啥时候打啥药,不管病虫发生轻重,甚至都不管是否会发生。

  不能对症下药,不按规定防治范围盲目用药。这是目前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出现病虫害时不弄清防治对象盲目用药,可能贻误防治时机。在使用农药的时候不参照说明指示,盲目用药,大量用药后药效还不好,殊不知,这种药根本治不了发生的这种病虫害,徒增了作物中的农药残留。

  随意加大用药浓度或用药量。有的农民在配制农药时没有数量概念,超过常用药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不仅造成浪费,易发生药害、加快病虫抗药性的形成,还可能直接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在农药使用中认定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了该药对病虫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而是采取加大用药量的办法,结果药量越大,病虫抗性越高,作物上农药残留就越高,造成恶性循环。

  追求速效性。很多农民在选择农药时,希望喷药后立即杀死害虫,但某些农药如Bt或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等,由于只是杀死虫卵或抑制昆虫蜕皮或见效慢等,不易表现出效果,而被农民忽视。农民追求速效性最严重的后果是,某些地方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生产出的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

  不按安全间隔期进行产品采收。所有农药使用后,在田间都有一个自然消解代谢的过程,但是有的农民没有安全间隔期的概念,不管什么时候用的药,想采收就采收上市,没有让农药在田间充分地消解,也是农药残留超标的重要原因。

  药残限量标准是条“警戒线”

  其实,果蔬中农药残留情况是否安全,是有一条“警戒线”的,它就是“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果蔬含有的农药残留量有没有超过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允许值,才是会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的衡量标准。

  2015年7月14日,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草案)》(GB 2763-2015),该草案包含433种农药4140项限量标准,比GB 2763-2014增加了46种农药490项限量标准。

  将被替代的GB 2763-2014是2014年8月1日起实施的,时隔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对其进行了修订和补充,由此可见,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我国近年来意识到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组织相关专家和各省市相关单位进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工作,通过常年积累到的农药毒理学、残留试验数据,计算得到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可能会摄入的农药的量,将这个量与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的农药最大剂量进行比较,得到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通过如此评估,得到农药在某种农产品(或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这样做才能生产出安全果蔬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的出台和不断更新,对农业生产提出了要求,不允许生产出超标的农产品。要生产出安全的、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产品,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该这么做:

  一是首选绿控技术防治病虫害。

  二是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期。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对害虫防治掌握最佳时期——在三龄前的幼龄阶段以及虫量小、尚未开始大量取食为害之前。在病害防治中,应在病害初侵染前或发病中心尚未蔓延流行前进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药残留 检测 残留 间隔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