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赤霉病防治易入五大误区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中国麦区普遍发生。如果防治不当会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收。近期笔者在田间调查发现,农户对赤霉病的认识仍然不够,农民防治赤霉病易入五大误区。
    误区一:忽略田间湿度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流行受菌源量、品种抗性、农业生态环境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影响,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3天以上降雨,田间空气相对湿度达80%以上,极有可能造成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农户认为,只要是在这个时期没有降雨,小麦就不会感染赤霉病,而忽略了田间湿度的因素,往往会错过最佳防治时期,导致病害蔓延。
    误区二:重治轻防
    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应预防为主,重治轻防的传统做法不利于赤霉病的防控。病害预防过程中用药时期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防治效果。通过调查发现,赤霉病的防治适宜时期为抽穗到扬花初期,最佳防治时期为小麦齐穗到扬花5%时。同时,有几种情况要充分考虑,抽穗期天晴、温度高,麦子边抽穗边扬花,齐穗期就可以用药;抽穗期温度低、日照少,麦子先抽穗后扬花,宜在始花期用药;抽穗期遇连阴雨天气,赤霉病流行风险较大时,喷药宁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时或扬花时再喷药,应抢雨隙多次喷药防治;若使用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防治时期可提前到小麦抽穗初期。
    误区三:盲目选择药剂
    当前在农业部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涉及14种成分,不同品种防治效果存在较大差异。近几年,农户普遍反映有些药剂效果不如从前,药效不佳与农户用药过程中不注意将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混配使用有密切关系。建议要注意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正确混用,确保所使用药剂具备内吸治疗、保护铲除的多重功效,全面阻止病害蔓延。
    误区四:亩用水量偏少
    通过调查得知,部分麦区农户使用常规喷雾器喷雾亩用水量多为15升,更少者仅为10升,用水量偏少,难以将药液有效分布,穗部难以均匀着药,势必会影响到药效的正常发挥。为保证药效,若使用常规喷雾器亩用水量宜在45升~60升之间,或是加入药效保证剂,如展透等。
    误区五:仅一次防治
    小麦赤霉病的用药次数没有固定的标准,确定用药次数要综合考虑菌源量、发病情况、药剂防治效果等因素,对于往年发病重的地块有必要进行两次防治,同时注意雨后补喷,对于第一次用药效果不好的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在第一次用药后7天左右使用第二次药剂,可以更好地控制病菌的蔓延,减少损失。
                                                                                 (王国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小麦赤霉病 抽穗期 防治效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