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兆勇)近日记者从福建省植保站获悉,根据福建省各地植保站对二化螟冬后残留基数和发育进度调查,结合水稻品种布局、气候情况及历史资料综合分析,预计今年福建省第一代二化螟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期较去年提早2~5天。大部分县市的第一代二化螟卵盛孵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末。
二化螟是福建省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特别是第一代二化螟的发生面积占全年螟虫发生面积三分之一左右。由于福建省今年冬季气温偏低,雨水偏多,对螟虫越冬不利,二化螟越冬基数总体偏低,死亡率偏高。据全省40个县级监测点3月5日冬后调查,二化螟冬后平均亩残虫量为2246头,较去年同期减少23%,死亡率为11.8%,但仍有局部地区残留虫口较高。据仙游县3月调查,二化螟平均亩残留量640头,比去年同期减少72%;据永定县调查,二化螟平均亩有效虫口为1026头,但仍有部分田块亩有效虫口达7800头;福安市二化螟平均亩残留量2320头,较去年多41%;闽清县二化螟平均亩残留量2802头,较去年多22%。
福建省植保站要求各地加强监测,准确预报发生期,注重农业防治,科学开展化学防治。具体防治意见如下:
1.农业防治:一是在第一代二化螟蛾始盛前,及时翻耕灌水溶田和清理田间稻草消灭越冬幼虫和蛹,以消灭冬后虫源。二是合理调整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布局,尽量避免混栽,减少桥梁田和切断虫源田。
2.物理防治:在螟蛾盛发期间,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或二化螟性诱剂诱杀螟蛾。
3.化学防治:一代要突出防治早稻本田及中稻秧田。当一代二化螟孵化高峰后5~7天,株枯鞘率达到3%~5%时用药防治,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70~90毫升,加水40~50公斤喷雾,药后田间保持寸水层3~5天,以保证防治效果。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2-04-20/277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