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杀菌剂要破四难题


□本报记者王兆勇

由于杀菌剂具有防效明显、速度快、成本低、使用简单等特点,目前防治农作物病害的主要手段仍为使用杀菌剂。杀菌剂是未来农药发展的主要方向,但要健康快速发展,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破解。全国农技中心梁帝允高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了以上观点,他认为,目前杀菌剂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

一是一些病害防治可供选用药剂少。防治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和线虫病的药剂比较缺乏,如线虫病,特别是植物根结线虫病是蔬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黄瓜、甜瓜、番茄等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大。目前杀线虫剂大部分为化学药剂,由于多数杀线虫剂毒性较高,可用于果园菜田的更少,而且使用剂量较大、防治成本较高,难以被广大农户接受,影响了推广使用。

二是药害问题。杀菌剂使用不当引起药害事故,主要以铜素、硫素杀菌剂为主。近年来一些活性高的三唑类杀菌剂的应用出现了药害(用药次数偏多、间隔时间短、用量较大),如南方稻区水稻纹枯病发生重,近年来生产上反映,使用井冈霉素防效下降,已唑醇、烯唑醇、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开始大面积应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效。但是,三唑类杀菌剂主要通过抑制真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发挥作用,这些药剂对水稻等农作物体内赤霉素的形成也会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水稻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水稻等作物叶片短小,严重时甚至不能抽穗。一些企业开发了以三唑类、咪唑类和嘧啶类等活性高、残效期长的杀菌剂作为种子处理剂,对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在遇到寒流、水渍等不利于种子发芽或出苗的胁迫条件,会出现明显的药害,表现出苗慢、出苗率低,甚至不出苗。如近年在小麦产区推广三唑酮、烯唑醇拌种,常发生药害事故。

三是抗药性问题。目前,农民滥用杀菌剂情况比较普遍,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引起病害流行。如蔬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炭疽病菌、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异菌服等)、苯胺嘧啶类杀菌剂,白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三唑类杀菌剂,小麦赤霉病对多菌灵等抗药性比较普遍。

四是残留量超标。由于大部分杀菌剂为较低毒,加之施用后一段时间内才可以看到明显的防治效果,因此一些地方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刻意提高用药量、使用次数,不注意施药安全间隔期,造成杀菌剂残留超标。

梁帝允认为,要破解以上问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开发与应用杀菌剂新品种。开发与应用杀菌剂新品种,以解决部分病害难以防治、抗药性、农药残留等问题。近年来我国自主创制了一些广谱、高效、低毒、与环境相容的杀菌剂品种,如烯肟菌胺、丁香菌醋、氰烯菌胺、申嗪霉素等,这些杀菌剂已列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重点推广产品,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害将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加强市场和使用管理。(1)加强市场管理。主要是从源头上抓杀菌剂生产企业和流通环节,坚决打击生产与销售假冒伪劣农药行为,禁止销售国家和当地政府明令禁止使用的杀菌剂,擅自修改农药标签、扩大杀菌剂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2)抓好使用管理。主要是强化使用技术培训指导,开展对种植大户农药经销商和基层农技人员技术培训,增强科学安全使用和环保意识,普及科学使用技术,指导农民科学使用杀菌剂,提高杀菌剂防效和减少药害发生。

三是加强杀菌剂应用技术研究。高度重视杀菌剂应用技术研究,一个优良杀菌剂,有配套的应用技术,好药用好。推广细雾喷雾技术、弥雾喷雾技术、静电喷雾技术等,提高杀菌剂在靶标上的沉积率,提高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和有效利用率,减少农药飘失对环境的影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杀菌剂 水稻 出苗 抗药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