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农田与科技的距离有多远?


  鄂豫皖农区定点观察,九年五访一号文件回响

  农田与科技的距离有多远

安徽省长丰县鲁周村的田间地头,农民在忙碌着。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姜锦铭 摄

  编者按

  深入农村,那里不仅生长粮食,也是我们精神的故乡。

  从2004年起,在湖北的监利、潜江和洪湖,安徽的长丰和蒙城,河南的鹿邑,本报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持续观察农区变化。今年,已经是第五次了,主题是农业科技推广。

  由本报主要负责人发起并带队开启、横跨近10年的鄂豫皖部分农区“定点观察”,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革――从当初的因为“三提五统”逼出人命,到农 业税的取消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进;从得了病不敢进医院到社保医保的全面覆盖――党的十六大以来,多予、少取、放活,农民实实在在成为“穷人经济学” 最大的受益群体。同时,我们也忠实记录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所面临的种种“烦恼”,以及环境污染、空巢现象等乡村治理困境。

  新闻永远在路上,把版面对准人民群众,为百姓说话,说百姓想说的话,是《新华每日电讯》一以贯之的办报理念。“鄂豫皖农区定点观察”,体现了本报长期 以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坚持。秉持“走转改”理念,不断增强报纸的贴近性、可读性与吸引力,我们也永远在路上。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方立新 姜锦铭 渠宏卿

  “在乡镇干一辈子这个事,后不后悔?”

  “没有,不需要后悔。”58岁的蔡友文斩钉截铁。

  在一间临时借用、挂着“三农保险办公室”牌子的简陋办公室里,老蔡打开话匣,向记者讲述一个基层农技人员的酸甜苦辣。

  记者能够明显感觉到老蔡的矛盾:谈起乡镇农技员工作的辛苦和低报酬,他似乎有一肚子的苦水;说到乡亲们对他的信任,几十年来与庄稼人打交道的那份感情,不经意间他又会流露出笑容。

  蔡友文是湖北省监利县尺八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1975年从荆州农校毕业后,他在乡镇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已经37年了,其中有31年在尺八镇。

  尺八镇位于江汉平原南端,长江大堤北岸。春天的江汉平原,绿色田野一望无际。监利,是中国水稻生产第一县,2011年,粮食平均亩产达511.2公斤,总产达26.5亿斤。

  本报记者从2004年起曾经四次到访监利。湖北的这个农业大县,还有河南鹿邑、安徽长丰和蒙城,成为本报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在鄂豫皖定点观察农区现实的“样本”。今年,已经是第五次了,主题是农业科技推广。

  “有怨无悔”与“青黄不接”

  “再过两年,我就退休了。谁接这个活儿,政府会安排吧。”

  老蔡很担忧没有年轻人愿意来“接他的班”。2002年以前,他是“公家人”,因为是中级职称,工作时间又长,挣钱比一般公务员还高,而现在只是聘用人员,钱挣得也少。

  据老蔡讲,2002年湖北推行乡镇“以钱养事”改革,乡镇“七站八所”不再“以钱养人”,改由政府出钱面向社会购买有资质的服务组织或专业人员的劳 务,向农民提供服务。那次改革,老蔡所在的农技站原有人员“一个人5000元”被一次性买断“公家人身份”,成为由政府向他们购买服务的“体制外人员”。 2009年后,农技员又改为聘用制,和县农业局一年一签合同,三险扣除,一个月领1100元。 

  “这个钱不叫工资,叫报酬。其他什么都没有。”老蔡说,“给农民打电话指导,骑摩托车到村里,电话费油费什么的,都是自己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莓 种子 大棚 水稻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