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煤病由蚜虫或故壳虫的为害而引起。蚜虫和阶壳虫的分泌物正是煤病菌的营养来源。因此,蚜虫或协壳虫的为害常伴随有煤病的发生。在生长细弱而稠密的小竹上常易发生。引起竹子煤病的是真菌中的多种煤污病菌,其中以Meliola sp.为主。病菌可以通过风、雨水及昆虫传播。
防治方法:
防治煤病应以消灭蚜虫和蚊壳虫为主,如用乐果等可防治蚜虫及价壳虫的若虫,松脂合剂可防治以壳虫,石硫合剂可杀死故壳虫的若虫。适当的砍伐使竹林通风透光较好,就可大大减少发病的机会。
11.竹赤团子病
竹赤团子病又称竹肉病(下图)。已发现为害刚竹属及刺竹属等竹种,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贵州等地区荷有发生。
竹赤团子病发生在小枝上。春天小枝叶鞘膨大破裂,出现灰白色小块,质软,颜色也逐渐变黄至赤灰色。以后继续膨大,成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块状物,直径2~4cm,表面肉质,粉红色。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Shiraria bambusicala P.Henn)病菌通过抱子经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1)竹赤团子病多半发生在生长过密的小竹上,应适当疏伐,减少竹林密度,加强抚育管理,促使竹林生长旺盛,可减少发病机会。发病后剪下病枝烧掉。
(2)喷石硫合剂。
12.竹黑痣病
竹黑病病又称黑肿病、竹疹病(下图)。已发现为害淡竹、刚竹、箭竹、刺竹、苦竹及慈竹等竹种。在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区都有发生。
竹黑穗病发生在叶上。8~9月间叶表面产生灰白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纺锤形,颜色也逐渐变成橙黄色至赤色。第2年病斑表面产生黑色漆状小点(块),表面稍肿起。黑色小点(块)的边缘,病斑仍为赤色。发病严重时,一叶上可同时发生很多个病斑,病叶易枯脱落。引起竹黑穗病的病原是子囊菌,其中以黑德菌属(Phyllachora)中的几种为害病菌抱子经风传播。
防治方法:
(1)加强抚育管理,适当疏伐,使竹林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
(2)历年发病重的竹林可试喷1%波尔多液。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4-10-26/210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