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在江苏发生在5月初,当竹笋约1.5m左右,笋津开始解脱,如遇降雨,在离地第3~4节处发病。雨水与发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防治方法:
   50%多菌灵可湿性粉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1%波尔多液,从展叶时起每隔15天连续喷2~3次。
7.竹丛枝病竹扫帚病
    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扫帚病。已发现危害刚竹、淡竹、苦竹及哺鸡竹等竹种。毛竹上尚未发现。在浙江、江苏、河南、湖南、贵州等地均有发生。
    病竹生长衰弱,只有个别校发病,病枝细弱,叶形变小,有的病枝节数增多,延伸较长。病枝的侧枝丛生,丛生枝节间缩短,叶退化成鳞片状,其顶端叶梢内,在5~7月间,有白色米粒状物,即病菌的分生抱子器。秋后病校多数枯死。病竹数年内全部枝条逐渐发病。最后全株枯死。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Aciculosporium take miyake)。病菌可通过抱子经风、雨水等传播,也可经带病母竹传播。竹丛枝病在衰老、郁闭度高或管理差的竹林发病较多。
   防治方法:
   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砍伐老竹,保持适当的密度。并进行松土、施肥,以促进竹林生长旺盛。发展新竹林时,应从无病竹林中选取母竹。发病初应及早砍除。
8.竹秆锈病
    竹秆锈病又称竹褥病(下图)。已发现为害淡竹、刚竹、哺鸡竹、箭竹及刺竹等竹种。毛竹上尚未发现。在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区都有发生。竹秆被害后,材质变黑发脆,影响工艺价值。发病重的竹子可能枯死。被害重的竹林,生长衰退,发笋减少。病害多发生在竹秆的中下部或基部,有时小枝上也发生。6~7月间,受害部分产生黄褐色或暗褐色粉质的垫状物(病菌的夏抱子堆),成椭圆形或长条形。到11月~第2年春产生橙褐色如天鹅绒状,着生紧密,不易分离,呈革质的垫状物(病菌的冬抱子堆)。这黄褐色垫状物脱落后,竹秆发病部位成黑褐色。
    庆后且言自中的一种桥苗(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Berk.etBr)Mang)。
    病菌通过抱子随风传播。竹秆锈病在生长过密和经营管理不善的竹林内较易发生。病害都发生在2年生以上的竹子上,当年生的竹子未见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竹林经营管理,合理砍伐,不使竹林过密,也可减少病害的发生的机会。
    (2)发病轻的竹林,应及早砍除病竹,烧除病部,以免病菌继续蔓延传播;发病重的竹林喷0.5~1度(波美)的石硫合剂,或氨基苯磺酸,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3次,效果较好。
    (3) 6~ 10月间于竹林内喷 1度(波美)石硫合剂或100~150倍的敌锈钠。
    (4)每隔 10天左右,用 25%可湿性粉500倍液,50%可湿性粉1,000倍液,喷射2~3次。
9.竹黑粉病
    已发现为害淡竹、刚竹、水竹、箭竹等竹种,毛竹上尚未发现。在江苏、浙江、江酉、福建、台湾、河南、陕西、云雨和贵州等地区竹林中都有发现。
    发病重的竹林影响发笋。笋被害而枯死。病害主要发生在新枝梢上,偶有侵害较老的茎,也能为害笋。4~5月间竹子新枝生长期,被害嫩枝顶端稍肥大,外部包着的叶鞘带淡紫色,以后随着新枝梢的伸长,叶鞘开裂,露出黑粉。发病部(黑粉)逐渐向下延伸,有的使整个新校受害枯死。被害校常形成丛枝(但没有丛枝病形成的丛枝明显)。每年发病1次。弱笋也易发病,受害笋的顶端数节密生黑粉(大竹续内),常因此而败退。
    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黑粉菌(Ustilago shiraiana P.Henn.)病菌抱子由风传播。黑粉病在经营管理不善的过密竹林中容易发生,尤其在生长细弱的竹林内,细弱的笋也易被害。
   防治方法:
   加强竹林的经营管理,适当砍伐,以促使竹林生长旺盛,可减少发病机会。如竹林内出现少数竹株发病时,应及时砍除病竹(最好在黑粉飞散前),并把有黑粉的小枝烧毁,以免蔓延。
    10.竹煤病
    竹煤病发生较普遍,各种竹子都可能发生。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及小枝上。开始时,叶片正面有黑色煤污状斑点,形状不规则,后扩展使整个叶表面布满黑色煤污层,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病叶常易脱落,致使竹林生长衰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竹林 毛竹 刚竹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