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城乡养老保险盘点:钱虽少却提高农村老人尊严


  “老有所养”是中国百姓千百年来追求的幸福生活。然而,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乃至工业化初期,中国人特别是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子女和土地养老,很多人做梦也没有想过领养老金。

  2009年、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短短3年间,两大养老保险均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与此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道,为中国百姓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4.31亿人参保,1.17亿人领取养老金――中国织就世界最大养老保障网

  “再不用向孩子们要钱了!”69岁的河北正定县解放街社区居民张文英这段时间一直沉浸在喜悦中,她对于每月55元的城镇居民养老金很满意。

  张文英与农村老人一样没有退休金,而子女嫌弃等原因使她陷入养老困境,此次能够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让她的老年生活增添了保障。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实现全覆盖,全国已有4.31亿人参保,1.17亿老年居民领取养老金。

  “单就覆盖人口规模而言,这不仅是在中国历史上,在世界上也是史无前例的。”浙江大学教授米红说。

  近年来,正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之际,老龄化社会悄然而至,未富先老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老龄达到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居民和部分城镇非职工居民仍然延续着养儿防老等传统养老模式,成为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大空白。

  让群众老有所养,其实有过很多尝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刘从龙长期从事农保工作,他回忆说,“老农保”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进行过探索。

  “老农保”模式是完全个人账户制,农民自缴自支,类似“自我储蓄”,没有中央财政补贴,地方补贴也很少,筹资渠道单一,说白了就是“烙饼卷手指头――自己吃自己”,因而效果并不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老年人口总量大、比例高的特点更加突出,而家庭和土地保障功能日益弱化。

  “建立适应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关系到数亿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尹蔚民说。

  为适应新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启动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拨付补助资金,不断提高经办服务水平,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意一步步变为现实。

  各项工作推进极其迅速,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自2009年6月开始保试点以来,短短两年时间,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就达到了160.75万人,覆盖率达到97.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广受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是其制度设计的优越性和创新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说,“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提供了保障底线;积累式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使缴费与待遇挂钩,体现了制度上的激励。”

  群众得实惠、干部受鼓舞、经济被拉动――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生动体现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前衙村的龙成德今年70岁,四个儿子每年给他和老伴的零花钱总共也就600元左右。有了保后,每月55元,老两口一年的养老金就有1320元,用他的话讲,等于“白得了八个儿子”。

  每月的55元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但却极大地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尊严,而随之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制度更为今后的“上水平”奠定了基础。

  尹蔚民在宝鸡做保调研时,一个60多岁的农民告诉他,自己拿到养老金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孙子买课本,儿媳妇知道了很高兴。

  “老有所养,这是一个家庭和睦非常重要的因素。”尹蔚民认为,保制度的建立是继农村取消农业税、建立农业直补、合之后又一个重大的惠农举措。

  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常务副区长张先国告诉记者,由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惠及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相对于低保,群众对这项政策的认同感更高,极大地拉近了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感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人参 土地 积累 科学发展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