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你家几个人上学?两个上学,一个小孩读书、一个大人陪读。为啥?学校离家太远了,娃太小,不放心。
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集合教育资源,十年前,农村地区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也就是“撤点并校”。应该说,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撤点并校在推动农村教育整体发展上立竿见影,但在大山深处偏远地区,未必全是一片利好。有农民反映,村里的小学原本不错,却被强行撤销,孩子们要去邻村的学校,不仅路途远了很多,需要自己想办法去上课,教学质量还降低了。
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农村小学数量10年减少了52.1%。中央媒体统计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数据,从2001年到2011年,初中数量下降26.19%。撤校后学生上学距离平均增加4.05公里,住宿生的平均年花费为1157.38元等。(6月14日《人民日报》)夸张些说,在局部地区,撤点并校推倒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是农村小学数量锐减,然后是学生上下学安全增加隐患、接受教育成本加大……终极骨牌则是辍学率反弹。
过去农村中小学校长有三怕:一怕危房倒塌伤人,二怕老师拿不到钱闪人,三怕流失学生走人。现在这前两怕,随着百校兴学工程轰轰烈烈上马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渐入尘埃,唯有这第三怕仍然棘手。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撤点并校”工作简单化,硬性规定撤并时间和数量,忽略了当地的经济环境、交通条件等硬杠杠,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减少过快。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程序不规范,不征求意见采取行政手段强行实施等纰漏。种种遗憾,在现实中的直接综合体现,就成了农村局部地区教育资源的萎缩,群众对“撤点并校”政策颇有怨气。
学校离家三十里,在城市里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固定校车和学区房来消化吸收,而在大山峡坳白云深处,这些都如同海市蜃楼那样遥不可及,听之望之叹之怒之。他们觉得几十万元的专用校车,再加上每年几万元的运行费用,远超过农村建一所小学或教学点的费用,与其花几十万买校车不如就近建校,就近建校不如别拆旧学校,给孩子打开家门口上学的方便之门。
围绕“撤点并校”的本意,其实可以做得不那么矛盾重重,比如改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的建设力度,落实寄宿制学校特需的运行经费,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夯实学生集体上下学安全保障体系,就完全能减轻“撤点并校”在现阶段的短时阵痛。这两天各地都在推行什么“步行十分钟生活圈”,又是医院又是理发店的,如果农村中小学也包含在里面,可以肯定,孩子既不脚疼,家长也不钱疼。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12-06-18/15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