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上海新农合保障水平居全国首位


一场肾病后,浦东新区书院镇余姚村的老闵各种医药费用花去了38万元。不过,通过“合”,他一次性报销了20.5万,新区合作医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到年底还会有一笔年终救助金。老闵估算了下,总的报销比例差不多有70%,“本来以为生病看不起,没想到现在呢农村人也有保障了。”支撑起老闵生命新希望的,正是合医疗保障制度。

自1997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后,15年中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四连跳”,最近五年中财政投入和政策保障力度实现了“跨栏式飞跃”。数据显示,上海合保障程度已稳居全国最高水平。

民生大提速:从1元到120元老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放到一年前,他到手的报销金额只有9.5万,若是在两年前,最多只能报6万左右。报销金额上涨的背后,是上海五年中合从制度保障、筹资水平到财政拨款实现的民生大提速。

从1997年起,上海推行合制度,市财政为每一个上海农民每年补贴1元,通过个人、集体、区县共同筹资的模式,合作医疗基金搞了起来。2011年,上海筹资水平升至987元,其中市财政补助提高到120元,住院报销提高到80%、70%、50%,全市郊区合制度覆盖率继续保持100%;今年预计市财政总投入1.8亿元,全市各级财政扶持资金累计达到10亿元,筹资水平可达1150元,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7-8万,全市最高的浦东可达20万元。

缩小区域差距:推行保障待遇同等化生活在浦东、闵行这样的财政宽裕区域,农民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比较高。但由于另外一些区县财政不足,这部分农民的筹资和报销水准曾经处于政策“洼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在城郊推行普遍同等化的待遇。”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说。不管你背靠的是“穷爸爸”还是“富爸爸”,只要生活在上海,就应当享受相同的福利保障。

2008年,市财政用于合的总投入1.1亿元,其中8700万元重点用于四大薄弱区域。徐建光表示,今年财政对合的总补偿金额预计可达1.8亿,其中1.5亿用于崇明、金山等区域。保障重质量:大重病享受二次补偿一张天蓝色的社保卡,一本天蓝色的就诊记录册,除了颜色不同,和城里人看病并无两样。

2008年起,城郊农民开始实现持卡看病实时结算,不必“先垫钱、后报销”,直接刷卡就进入了合结算系统,在全国又一次走在了前列。不仅报销途径上更亲民,经过5年的磨合,目前的合在保障质量上也逐渐向住院和大重病补偿倾斜,对因病致贫的“支出型贫困”群体给予了高度关注。

“住院、门诊大病全部纳入重大疾病范围,通过建立大病减负基金,再实施二次补偿。”徐建光说,今年卫生部门又进一步优化了制度设计,降低了减负门槛,对当年累计自付费用超过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群体,对超出部分再给予70%补偿,大病减负封顶补偿8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新希望 办公室 进一步优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