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新农保温暖了农民心


  “每个月65元,从去年‘十一’到现在,已经整整领了11个月了。”9月14日下午,70岁的永昌县新城子镇马营沟村村民赵仲勇,看着写着自个名字的绿色的合存折,写满皱纹的脸上绽出了笑容:“这可是祖祖辈辈从来没有过的大好事啊。过去谁会想到我们农民老了也会和城里人一样能按月领上养老金呢。”

  自去年被列为甘肃省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后,永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保作为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8月,该县参保群众共112593人,参保率达到98.06%,保基金收入总额达到4551.3万元。2.1万多名6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退休工资”,实现了“老有所养”的梦想。

  多措并举调动农民参保热情

  保,新福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继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直补、开展合等政策之后国务院实施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基本公开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举措,通过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让农民“养老不犯愁”。2010年初,永昌县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夯实工作,积极争取,使永昌成为全省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之一。

  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永昌县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保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同时,在县劳动和保障局设立了县保办公室,配备了8名专职工作人员,各乡(镇)、村两级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了全县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县上还制定了《永昌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永昌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业务规程(试行)》和《保业务操作流程》。将保试点工作纳入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年度考核内容,进行立项督察,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到人。

  为让广大农民吃透政策,早参保、多受益,永昌县利用报刊、简报、短信、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发放《致农民朋友一封信》、《保政策问答》、《保宣传漫画》等宣传资料20多万份。县保办对16至59周岁参保对象的缴费和受益情况进行了逐年测算后,印制成参保指南。其中,个人缴多少,政府补多少,自己能领多少,都有详细数据。然后,发放各乡镇、村群众手中,让保政策家喻户晓。

  针对一些群众中存在的“传统养老”、“攒钱养老”、“养儿防老”观念,以及“一怕丢失二怕变、三怕到时难兑现”的思想顾虑,该县举办了11场60周岁以上老人养老金现场发放仪式。以60周岁以上年龄的农民不用缴参保费就可直接领养老金这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打消16至59周岁参保年龄段农民对这一政策的疑虑,以激发他们参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朱王堡镇三沟村村民曹刚庆说:“听了宣传,我终于明白了这项政策的好处,好就好在不光自己掏钱投保,政府也掏钱给我们投保。有政府帮忙,这样的好政策就该大力支持。”所以,他不仅为自己和媳妇参了保,还积极动员自己兄弟一家也都参了保。

  同时,县上还通过向上争取、本级筹措方式,对参保农民实行缴费和享受待遇双重补贴: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每人每月补贴10元。补贴后,60周岁以上老人最低月领取养老金65元。对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参保人给予奖励性补贴;对农村重度残疾人和“五保户”等特殊参保人员,按100元标准缴费,由市、县财政全额代缴。

  规范运作把群众的好事办好

  随着保覆盖面的迅速扩展,如何管理好老百姓的养老钱,确保工作健康有序推进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试点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就对业务经办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在强化基础、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对乡镇农保协管员和村农保协办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确保经办人员懂政策、精业务,具备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县人社局副局长陆志成介绍说。

  在具体业务经办中,永昌县实行“一层经办,两线运行,三级服务”的工作模式:村级直接代收代缴保基金,基金通过银行上缴,业务通过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上报,乡镇农保协管员、村级农保协办员配合县级经办机构形成三级服务网络。保工作实现了县乡两级业务联网,在基金征收上,实行当日收缴;保费到账后,县经办机构当月全部上缴财政专户。保费收缴结束后将缴费信息在村里进行公示,做到了公开、透明。“这样,农民不但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的缴费金额等信息,还保证了保费安全。”陆志成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落实责任 办公室 相结合 建立健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