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农民看病更难!”这是当前9亿农民心忧的一个现实问题。农民们说,“没有健康,哪来小康。”如何构建新时期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缓解农民的医疗困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村的一项重要内容。
几十年前,合作医疗制度曾在中国农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约85%的农民享受了合作医疗,看病难、看病贵在当时并不是农村的一个突出问题。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试点,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问题。然而,随之出现的医疗机构过度治疗、大病返贫、合作医疗违规操作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群众利益。位于咸阳市北部的山区农业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试点县、全国合测试点——旬邑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费用,强化合疗机构内部监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呈列出七大亮点和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当地群众称为 “人民信得过的救命神”。
亮点一:创新推行门诊统筹总额预付制度
针对群众门诊医疗难以报销、医院存在小病住院治疗问题,该县探索建立了门诊统筹总额预付制度,既方便了群众就进就医,又杜绝了医院过度治疗的现象。在合疗基金运行上,采取“总额预算,定额报干,经费预拨,绩效挂钩”的原则,按照乡村卫生院(所)上年度门诊医疗平均诊次,年初确定预算该院(所)本年度合疗基金总额,实行季度考核结算,超支不补,结余归院(所),有效遏制了医疗机构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的问题。在报销补偿上,参合农民因病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门诊就医,分别按50%和60%的比例进行补偿,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就医“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看病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亮点二:创新推行住院总额预付制度
为了切实降低医疗费用,方便群众住院治疗,该县探索创立推行了住院总额预付制度。在乡镇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配送,降低了医疗费用。200元以下的住院费用按门诊统筹补偿比例执行,200元以上的费用按80%报销。县医院按每人每次住院200元标准设起付钱,按65%进行报销。在资金运行上,仍然实行“总额预算、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归院,经费预拨、绩效挂钩,按比结算、就诊直补”的模式运行,规范了医院诊治行为,方便群众直通车报销。
亮点三:合信息系统健全
为了严格规范报销程序,随时监管报销流程,利于群众报销,该县在全省首家建立了覆盖全县187个行政村、14个乡镇合疗办、县合疗中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县、乡、村三级合疗网络,实现了县村直通、网络结算、报销直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和报销。在信息录入上,以户口本信息为准,对有误的信息经县经办中心核实签字后,随时进行更改,失误率控制在5%以内。为了避免合和城镇居民医保重复报销,该县规定报销时必须持本人户口本、住院医疗费用结算收据报销凭证原件、住院病历、诊断证明、合疗证件等相关资料。对于在外务工人员,如既参加了务工地职工医疗保险,又参加了出生地合,除在务工地报销外,对剩余部分按一定比例进行合报销,使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亮点四:创新推行滚动式筹资新模式
在筹集群众合疗资金上,变原来由乡镇负责集中筹资为常年滚动筹资,即从群众医疗报销费用中依照群众自愿滚动筹措群众个人来年合疗资金,既降低了基层筹资成本,提高了参合率,又避免了村级卫生时弄虚作假,突击虚名报销的现象。
亮点五:建立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补助机制
合的实施,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但是大病致贫的现象仍然存在。针对此种情况,该县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旬邑县新型合作医疗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补助办法》,建立农民重大疾病补助基金,坚持“政府支持、农民参与、社会资助、资金整合”的原则,实行县级统筹。将民政救助、合疗补助、社会捐助、财政资助融为一体,对于难以预付治疗押金的特困群众,按照“核实审查,先期垫付,诊后结算”的原则,由县合疗办按比例将垫付资金划转至医疗机构,最大限度确保重大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医治。规定最高补助额为18万元,目前,已有29名大病患者领到补助145.8万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11-03-15/14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