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财力要求实施有差别的支持方案。以人力资本投资为例,我们模拟了纯粹市场化、全部由国家支付、阶段性免费及仅针对弱势群体免费四种情况。结果显示:如果财力允许,则全部由财政支付最优;如果财力有限,则有针对性地对低收入者进行免费的人力资本投资为最佳方案。全部由私人支付的纯粹市场化方案是最差方案,最不利于人力资本的发展,即便不考虑政治、社会稳定等因素,对经济的持续增长也最为不利。人力资本投资是这种情况,金融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样符合这种逻辑。现阶段我们财力有限,公共投入由中央财政全部大包大揽根本不现实,撒胡椒面式或嫌贫爱富的投资模式都是相对低效的。针对弱势群体、落后地区的投入更有利于社会整体进步。
城市优先、局部统筹的思维倾向需要改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不管教育制度怎么改革,不对落后地区农村家庭的子女教育产生不利影响应该成为基本准绳。若旨在弥合城乡差距,为促进全面小康创造条件,对农村地区有利、对落后地区有利的改革方向才值得提倡。在探讨是否试行12年义务教育的问题上,城市优先或发达地区优先试点的思路应该改变。同样,在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上,中央有必要通过区域扶助、改变配套模式等方式,改变不利于落后地区的投入格局。在金融改革上,建立一套有别于短期利润最大化的考核体系及有别于商业信贷评价的信贷评级体系,以改变不利于农民及落后地区的信贷运营模式,对促进农村发展非常重要。
如何实施三项有差别的支持方案
实施有收入差别的教育支持方案,率先延长落后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年限。让每一个具有升学天分的农村孩子都能不受经济条件的约束顺利地获取接受高中(职高)以上教育的机会。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纳入公务员序列,教师与学校脱钩,通过县域范围内的教师轮岗制度安排,尽快改变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的分配格局;教师待遇、教师编制和教育建设经费投入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统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进程,义务教育延长计划从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率先做起。强化县级职业教育,保证每个县都至少有一所职业专科学校或职业高中;率先实行面向农村子女的免费职业教育。
实施有城乡差别的金融支持方案,坚决实现利于农村发展的金融体系改革。让每一个在村里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人都能获得促进其生产发展的贷款。明确要求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与国有性质相称的支农义务并以此为考核指标之一,赋予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更大的信贷裁量权;对农村信贷业务,改变现行五级评分标准,根据农民收入和借贷行为特征,建立来自村庄内部的信用评价体系;适当放宽支农贷款条件,积极探索多种担保形式,加大农业信贷支持,为农民扩大再生产和创业创造良好融资环境;贷款额度根据生产可行性评估的额度确定,而非机械的限额;对农户贷款进行有限贴息支持,实行无利率差别的贷款模式。
实施有地区差别的财政支持方案,强力推进落后地区农村道路、水利基本建设。让每一个村庄都能不受自身配套能力的约束获得其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不发达地区应该集中资金解决基本道路建设问题;在中等发展水平的地区(包括粮食主产区),应该着力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并尽可能将道路的硬化延伸至自然村,形成高效的路网。完善中央投资地方配套政策。对国定贫困县以及粮食主产区中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县市,尽快取消配套或大幅度降低配套比例;在中西部地区,可灵活采用以劳抵资,或实物支持、自行建设等方式,或集中部分专项财政资金的增量、“每年解决一件大事”,群策群力地推进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10-11-11/14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