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教育规划纲要解读:“建设一流国家”的教育之基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富差距、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也凸显出来。欧美同学会一位年轻会员说:“为什么一些公众人物撒谎吹牛皮没有人愿意去揭穿?这个社会里是否存在一种不诚实同盟?”在近期关于学历问题的讨论中,公众的热议包括:学历造假者“在中国他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因为100个人有100个价值观:举报者通常会遭遇的问题是——他即使真的造了假跟你有什么关系?”

  还有评论指出:人们之所以将拥有高学历者视为人才的基础,就是因为要取得大学颁发的学历,必须经过相应的入学门槛与严格的毕业考试。可有些大学多年来却热衷于举办各种函授本科或者在职研究生教育,对一些并不合格的学生滥发毕业证,对一些人甚至有求必应。即使在所有监督均缺位的情况下,校长们也不怕生产太多的劣质产品而断了自己的生路,因为这是公办的学校,做几年就会被教育主管部门调到另一所学校。

  学校滥发文凭及学历造假等问题表明,促进教育公平绝不只限于把中华先辈“有教无类”的愿景变为现实,以及完善流动人口子女上学政策等方面,如果对学术上缺失诚信的造假长期视而不见,同样会严重阻碍教育公平的实现。

  “我们先不要讲道德的制高点,先要把法律、规则学好。”于建嵘说,“法律就是我们最高的信仰,法律也是解决公平正义的最关键一环。修复曾经导致教育不公的机制,使弱势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尊重,让那些继续造成教育不公的行为付出代价,这些文明举措操作之时,或许就是教育公平到来之日。”

  回应“钱学森之问”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这些提法显然针对了一些教育专家指出的现行教育之弊——“服从高于自主,接受高于思想,模仿高于创造”。

  《纲要》正式发布的第二天,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钱伟长去世。

  8年前,中国人送别了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去年,送别了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今天,又送别了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奠基人钱伟长。被周恩来总理所称的、为中国科技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三钱”从此成为绝响,留在人们脑海里的是“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体制优点和弱点并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说,一方面比较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却疏于对有特殊才能学生的培养。因此《纲要》提出了今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让所有的学生达到各种成才的目标;二是让那些有特殊才能的,拔尖创新的人才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

  《纲要》提出的“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是教育专家视为营造良好的育人为本的环境的重要一环。据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解读,这项改革主要强调以多样化的方式,搭建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平台,面向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打开多扇门窗,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给有创新专长的学生以更多选择的机会。《纲要》确定的多元录取机制主要包含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等五类。随着多元录取机制的健全,教育体系将力争不遗漏任何有成才期望和有才华的学习者。

  高校自主招生被视为建立多元录取机制的有效途径之一。《纲要》表示,“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这能否化解公众对仍在试点中的高校自主招生“会扼杀贫困家庭子女的升学机会”的担忧?毕竟,高校办学声誉与社会公信力的育人环境,关系着高考制度每一项改革的成败。

  “培养具有理性和德性的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翼。”一位教育专家总结说,“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形成人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意义,同时实现国家民族的发展目标。只有营造出这种育人为本的环境,才可能培养出大批一流的杰出人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缺失 群体 处理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