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高二学生,来自农村。在农村那方小天地里,我颇有自信甚至是自负,但到湖北省大悟一中之后,自信心很受打击。我的生活习惯与世界观跟这里的很多学生格格不入,一度沉浸在自卑中不能自拔。那段日子天天伤心,想哭,觉得自己活得特没意思,过日子就是数时间,难过。后来得到一个比较开朗的同学的开导,才走出自卑的泥潭。我问了很多和我一样的同学,他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但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现在差不多能正视自己的卑微了。
我觉得有这些感受跟我们自身有关,但跟我们在农村受的教育更有关。
我是快7岁才上的学,现在在班里算是比较大的学生了。我承受着一种莫名的压力,因为我比他们大些。我观察到年龄稍大的学生在谈论岁数问题时都选择回避,我想他们也承受着这种压力吧。我们村里有个孩子,上学比较晚,后来又因生病休了两年学,当他妈妈花了很大气力高高兴兴地把他送到城里接受“优质”教育时,他上了半年就不想再上了。他的理由是每次班里填表格,他在填写年龄一栏时,总会引来众多异样的眼光,他本来就自卑,特受不了这种压力。
虽说现在农村孩子上学也提早了,但比起城里的孩子还是晚很多。他们会觉得自己比同届的学生大很多,就像表明了自己特别笨一样。我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建议学校将那些表格中填年龄的一栏改为学龄。这样多少会减轻那些来自农村的大龄学子的压力。
记得读小学时,我们老师经常说:“我们是农村人,条件和习惯与城市的确有差距,我们要摆脱贫困,走出农村就必须好好学习。”这席话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起到激励作用,但也禁锢了我们的发展空间。好多农村的孩子正是因为到城里后只会读书,其他什么都不会而感到自卑,最后放弃读书去打工的。
我着实感到一种担忧,农村的条件不允许我们拥有城市孩子那样的物质生活,但是农村孩子的心却被同化了。他们向往的就是那些他们不可能拥有的东西,越是这样他们就越感到自卑,越自卑就只能越沉沦,最后失去自我。
其实农村孩子拥有自己的舞台。比如说,像我这么大以及比我大的孩子,小时候经常用柳条与牙膏的铝皮做笛子,同样可以吹出很美妙的曲子;用槐树叶吹出各种鸟叫声;用树枝与橡皮筋做弹弓;用牛骨与麻绳做弓箭……可这一切的一切,比我们小的孩子都忘了,他们的遗忘使他在同龄城市孩子中更无一技之长可以表现自己。
孩子们忘了这些,因为他们毕竟知识、阅历有限,但教师可以教他们把这些拾起来。如果有一天,当他们能把随手捡来的树枝做成精巧的弹弓,能用信手拈来的叶子吹出美妙的曲子,能把弓箭玩到百发百中时,城里的孩子不惊讶吗?这时候,农村孩子还用低着头吗?
农村不是什么都差,我们应该教孩子拿自己的优势去跟别人比,而不应该拿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比。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农村孩子与大自然更亲近的优势,在农村的学校开设《亲近自然》的课程,定期带学生走进田野,了解大自然的美妙。这样,当与城市孩子聊天时,我们是不是又多了一分令自己感到骄傲的话题?
现在走入一个村庄,碰到的不是老就是少,为什么?年轻的心经受不住寂寞,农村生活很寂寞。我想有些高雅的娱乐活动也可以在农村开展。比如,每个村都有稻场,由村干部带头跳跳舞、唱唱歌、下下棋等,孩子也可以加入其中,锻炼锻炼胆量。文化较高点的还可以发表一些演讲,宣传环保、爱国等思想。
这是我,作为一个农村娃的心声,农村教育的确需要改变。(曾俊 高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9-04-08/14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