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校按分数录取新生,那么起跑时就落在后面的学生是吃亏的。所以我们要尤其关注农村孩子的基础教育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认为,农村学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中国的教育存在不公平,这是一个最大的不公平。
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特殊时期,教育界的人大代表非常关注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谋划。一些代表呼吁,应将发展农村教育作为当前金融危机时期投入的战略重点,不让占全国中小学生81%的1.62亿农村中小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建议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的“软性投入”,将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经济危机时期蓄积人力资本的重要策略
据调查,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已经很普遍,不少农村地区学校达到40%~50%以上,这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大批教师退休,面临严重断层危机。“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实验中学校长龚玲说,这种年龄倒挂现象,反映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即没有人愿意去,好教师不愿意待。一些优秀骨干教师的继续培育、培训费用解决不了,自己要承担80%,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与城市有很大差距,致使农村优秀教师、大专毕业生不愿意在农村中小学教书或离开学校。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孙鹤娟认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水平呈现出来的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突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离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她建议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应转向“软硬兼顾,以软为主”,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师教育,尤其是农村教师培养。
据统计,我国现有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农村地区教师占80%左右,肩负着53万所全国县镇以下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任务,占全国中小学校总数的88%,承担着1.62亿农村中小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81%。“显然,农村教育搞不好,就不可能有教育的现代化,可能会耽误下一代,最终将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全国人大代表、延边大学校长金柄珉说。
孙鹤娟代表说,政府在金融危机扩散蔓延的特殊时期,不仅要把当前的事做好,更应关注未来,应把教师的培养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危机时期,教育的经济引擎必须保持优先。基础教育搞好了,人力资源基础才会稳固。
建议增加“硬性投入”,将建立“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保障机制”作为经济危机时期拉动内需的重要策略
据了解,我国有38.7%的农村小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率不足50%;有43.7%的农村初中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不足70%,而且设备陈旧。许多学校没有体音美教学最基本的器材与设备,学生的体育、音乐、美术课完全是“乡土化”的自然状态;许多的实验教学是在黑板上演示的,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无法开展,教学条件与新课程要求极不适应,已经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硬件投入,包括校园校舍和教育技术装备,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开展正常教学活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孙鹤娟代表建议,优先解决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的严重短缺问题,实现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公平。政府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保障机制。
金柄珉代表建议,在4万亿投资中列出专项,把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设备作为国家拉动内需的举措。这样不仅可以拉动内需,而且还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利国利民,惠及子孙后代。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解决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建议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列出专项经费,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经济危机时期民生建设的重点
“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问题,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正有说。
目前,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接受中小学教育的渠道不是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就是城市内偏远的城郊学校。这些学校办学条件差,管理水平低,不安全隐患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9-03-10/14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