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吉林榆树发挥农村办学主渠道作用


        在未成年人社会教育上,主要是利用农民学校、科技培训班等教育阵地,对走出校门的两个“三分之一”学生进行再教育。这种继续教育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结合全市劳务输出经济的发展,对那些准备要外出打工的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法律、家政、礼仪知识及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务输出质量,仅2004年就转移2000多人;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寒暑假、双周日、农闲时节把失学或毕业的未成年人组织到学校,对农村正在开发的项目和产业进行学习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近两年来,共有3000多人通过培训学习,搞起了种养殖业,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三、建立示范培训实践基地 实现未成年人教育载体创新

        基地是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和未成年人教育的有效载体。示范培训实践基地建设解决了"黑板上种庄稼、学技能、搞实验"的问题,使农村的具体实践与课本得到有机的结合。

        建设新型农村中学 为实现“三个三分之一”人才培养目标,该市不断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三年多来各级政府投入资金2.2亿元,其中向上级争取资金3000余万元,解决危倒校舍面积7万平方米,新建、翻建、维修校舍27万平方米。投资2400万元,建设微机室102个,装备微机4100台,使全市中学及中心校微机室建设率达90%以上。通过开展"扶困助学"对接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实行重点高中指标生制度,解决全市52所村小办学薄弱等情况。2004年,全市在农村中学普遍实行"一校挂三牌",即校名、职业技术学校和农村文化技术学校;还确立了农村初中具有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职能,为未成年人的学习与培训提供必要的基地保证。

        建立科学实验基地 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与乡镇经济发展实际结合,搞好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加工业,并注重高科技、高效益。在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上,开设市场需求能就业的职业技术班,搞订单教育,并采取长短结合、联合办学等形式,使基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示范基地2个,长春市级示范基地6个,榆树市级示范基地9个。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学校实践基地的投入,几年来,全市共投资200多万元,争取长春市奖励资金120万元,使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为未成年人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必要保证。

        组建农村综合高中 为了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在原职教中心基础上组建了榆树综合高中,并赋予了综合高中职教、普高、职普对接、劳动力培训四种职能。职教职能就是开设职业技术班,针对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学生毕业生后直接就业;普高职能就是学生学习高中文化课,成绩优秀的可参加高考;职普对接职能就是初高中分流的学生到综合高中就读,学习文化课和专业课,毕业后走对口升学的路子;劳动力培训职能就是举办各类培训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搭建平台。2004年把综合高中纳入高中招生计划,目前在校生突破了1,800人,三年多来,全市职业学校通过对口升学有355人考入上级职业院校,幼师、服装、畜牧等几个专业的学生全部就业。现在综合高中还与长春5家职业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合同,成为未成年人就业培养的摇篮和基地。

        总之,经过十年的不懈探索和实践,榆树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未成年人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日益增强。农村的特色改革教育不仅促进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使升学率逐年提高,而且为当地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同时也为控制农村未成年人失学,以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榆树 劳务输出 载体 基础设施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