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吉林榆树发挥农村办学主渠道作用


        未成年人教育是全社会的事,而学校教育乃是未成年人教育的关键。1995年,榆树市就立足市情,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的作用,从农村的办学实际需求出发,以省级办学模式改革示范校--闵家中学为龙头,不断研究和探索未成年人教育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近几年,深化办学模式改革,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符合农村实际具有榆树特色的未成年人教育改革之路。

           一、确立“三个三分之一”培养目标,实现未成年人教育理念创新

        所谓“三个三分之一”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指: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升入上级学校;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通过分流教育在校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回乡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通过在校培训,掌握技能,实现劳动力转移。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校普遍地存在着“为升学而教、为升学而学”的倾向,把办学与教学的着眼点都放在了有希望升学的一部分学生身上,把目标盯在升大学这一部分学生身上。然而,升学毕竟是少数人,对与多数升不上上级学校的未成年人咋办?再有,榆树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许多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新机械的引进,都需要广大农民有知识、有文化。同时,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效益型农业的不断推进,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务输出经济,也需要农民有一技之长。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不仅仅是能够读书识字,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相关技能的培训,需要教育来指导生产实践。

        鉴于此,榆树市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不调整办学方向,不改革办学模式,未成年人的教育就将越办路越窄,走进办学的死胡同。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开始了办学模式改革的探索。2002年末,市委、市政府在闵家中学召开了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暨基地建设现场会,明确了农村学校“面向农村、服务农业、致富农民”的未成年人办学方向,使农村教育走上了为上级学校培养优秀毕业生,兼顾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轨道。这是对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办学方向、培养目标的重大改革,可以说是榆树教育史上的一场革命,也是解决未成年人健康生活的重要渠道。提出的“三个三分之一”人才培养目标,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符合榆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它符合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发展的实际,解决了农村教育脱离农村实际的问题。

        二、推广“三教一体多元化”办学,实现未成年人教育模式创新

        “三教一体多元化”是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的办学模式。目前,该市农村初中普遍开展了绿色证书教育,劳动技能全员渗透教育、农业科学实验教育,职业技术分流教育,以及职普对接。

        在未成年人基础教育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巩固“普九”成果,牢牢抓住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升入上级学校。狠抓教学质量,抓高考升学率,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技能和本领,从而确保了全市高考升学率和高考质量稳步提升。

        在未成年人职业教育上,各学校充分利用教育实践基地这个有效载体,通过对初一、初二的职业渗透、初三分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开设了家政服务、种植、养殖、农财、家电、计算机等课程和职业技术班,对升学无望或辍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分班编组,利用基地开展教学、科研、生产活动,进行“绿证”教育。使这些学生在初中毕业后,走出去可以凭借在校掌握的一技之长顺利就业;截止到目前统计,全市有11所初中与上级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职普对接、联合办学。如环城中学与长春中铁十三局、长春市轻工技校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三年来,毕业学生就业率达100%。闵家中学通过分流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到外地的成为企业骨干,服装裁剪班毕业的学生有的已成为质检员,向白领阶层发展。回到农村的毕业生有的成为了种植业大户,有的成为了养殖业大户,有的成为了运输业大户,有的成为致富能手、有的成为了农村重要的经纪人,他们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劳动者和建设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榆树 劳务输出 载体 基础设施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