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一个乡村小学的“黎明”


        新华网河南频道4月15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记者 宋朝 实习生 于颖)从栾川县城向西走40公里,就到了叫河乡,再向大山深处的倒回沟风景区走,路边有一村子叫黎明村,黎明村的学校,挂着“叫河乡黎明村交通希望小学”的牌子,当地人都称之为黎明小学。

        50岁的马建成是黎明小学的校长,他从教32年,其中有27年都在这个小学任教。

        和其他山区的农民一样,黎明村人非常看重“金榜题名、衣锦还乡”。1937年,村里就建起了第一家私人学堂。

        李福现,53岁,曾经当了多年的村干部。学校变迁的“内部消息”,他比别人知道得更多一些。

        1976年,学校的学生特别多,校舍明显不够用,学校周围的农舍也拿来当教室了,条件差得就不用提了。李福现说:“当时所谓的学校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不能叫学校。几间房子、一群孩子,一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面不下雨,屋里还下雨。连阴几天,土坯墙都洇湿半人高。那时当干部,天一下雨心里怯,就扛着棍子去顶梁,全校师生谁都知道啥是‘顶梁柱’!”

        1996年以前,尽管通过修缮,教室里没了“顶梁柱”,但始终没有摆脱破墙烂院的窘态。当年村干部号召大家集资建校,本村在外做生意的一个老板给村里买回了几车砖,每个村干部集资500元,村民们有集300元的,有集200元的,最少的是一个孤身老太太集了两毛钱。当年,两层八间教室就建成了。李福现说:“教室建成后,哪怕老天下起瓢泼大雨,当干部的也不揪心了。”

        2002年,黎明小学又建成了20间标准教室,花去的28万元,除了省交通厅捐助的10万元外,其余都是地方各级政府配套的。马建成说:“这栋教学楼一建,小学才真的像模像样了。”

        2007年上半年,上级财政又拨款25万元,给学校建了17间房;当年9月,结合双基验收,上级又拨款12万元,新建了围墙、大门,改建了厕所。

        李福现得出结论:现在国家真是富裕了,也重视农村教育了,伸手要钱只要合理打个报告就成。若是在前些年,磨破嘴皮跑折腿也不一定有准头呢!

        马建成很想说说自己。

        他是1976年加入教师队伍的,当时每月生产队开300个工分,因为是民办教师,国家还发给6元钱补贴。1981年,他每月拿到了30元的工资。直到1995年,尽管已经有了20年的教龄,但因为还是民办教师,他也只能拿到180元的工资。1996年通过考试转正,当年工资就涨到了500元。“当时觉得每月500元真的不少了,但我远远没有想到,最近几年工资也像长了翅膀!”2000年,马建成每月拿到了960元,2003年拿到了1100元,2005年拿到了1200元,2006年拿到了1900元。“2007年你猜我拿到多少?每月2200元了!乡亲们有个啥事儿,我这当校长的总得出个面,凑个份子吧!原来拿个三二十元都心疼,现在不一样了,不拿100元自己都觉得寒碜!”

        清明后的一场春雨滋润着栾川满山盛开的杜鹃花,花香沁入黎明村交通希望小学的校园,旭日把黎明村这样的乡村小学装扮得美丽而自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雨季 大雨 清明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