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郑州拟抬高农民工超生子女入学门槛惹争议


  2月20日,郑州市教育局局长司福亭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表示:今年,郑州市教育局将借鉴外地经验,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有可能抬高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民工子女入学门槛。

  昨日,这条消息在社会上引发广泛争议。有学者认为,不能以超生为借口,而剥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有专家认为,这仅是解决城市学校不被挤爆的权宜之计,有它的合理之处。

  【农民工的满足】

  孩子能在城里上学,心里很踏实

  中午12点多,郑州市杜岭新村门口的经二路上,下班来吃饭的人成群结队。

  “妞妞自打一出生就招来了不少麻烦事,交罚款,现在又要遇上上学难。多生个孩子还真麻烦,今年上学该咋办?”林女士一边把烧饼装袋递给买东西的人,一边对正在揉面团的丈夫刘福作说。

  3年前,刘福作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从柘城县的农村老家来到郑州,成为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一分子,现在靠卖烧饼和麻辣串为生,租住在附近的都市村庄里。每天早起晚睡,但看着儿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进了附近的丰产路小学读书,他还是觉得很知足。

  “公办学校每学期只交100多元钱,不交借读费,教学质量还好。我认识的一个老乡,孩子在民办学校上学,一学期交四五百元呢。”林女士说。

  刘先生和妻子还盘算着,今年秋季把女儿也送进一所公办小学读书。但听说,今年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限制,超生子女入学可能会受限制,妞妞属于超生的,女儿的上学问题让夫妻俩沮丧。

  “超生的孩子也是孩子,不能不让他们在这儿上学。”刘福作说,老家的父母都60多岁了,如果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自己不放心也舍不得。

  【城市的苦恼】

  大班额一直降不下来

  近年来,随着城市框架拉大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拥入,郑州市区的教育资源越来越紧张,城区中小学都人满为患,大班额居高不下。

  通常中小学校46人~55人为“大班额”,56人~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及其以上为“特大班额”。郑州市2007年秋季招生时,除了惠济区平均班额接近标准外,其他各区小学的平均班额都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其中,金水区为每班65人左右、二七区(不含农村)为每班57人左右、中原区(不含农村)为每班62人。

  金水区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秋季招生期间,金水区的26所公办小学的平均班额达到了72人,生源相对集中的学校已经达到了80人以上。这在市内各区的平均班额中是最大的。该区的文化绿城小学甚至曾经一个班达100人以上,最后不得已只能扩班。

  为此,去年招生期间,该区的不少学校提高了适龄儿童入学的年龄限制。“不限制不行啊。”该区一所热点学校的校长说,如果不想办法限制,根本不可能把班额控制在70人以内。

  有教育部门人士预测:今年秋季,我省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也免除学费,这个消息可能吸引更多农民工子女拥入城市就读。如果不加限制,现有的城市中小学校可能被撑爆。

  【农村学校的尴尬】

  学生大量流失,中小学多闲置

  与城市的中小学校挤不下相比,由于农村适龄儿童随父母大量拥入城市,农村的教育设施严重浪费。

  本报曾经报道过这么一个稀罕事:在商丘市宁陵县城郊乡石井小学,老师比学生还多,4个年级段,25位教师仅有18名学生。

  谈起学生流失的原因,该校校长孟祥锋介绍,主要是农村教育硬件设施不达标,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虽说在农村都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很多在城市务工的父母还是愿意拿高价让孩子到城里就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义务教育阶段 预测 数据 两免一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