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这正是我国“三农”问题归根到底的症结所在。虽然过去10余年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城乡关系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仍处于不利地位,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方面仍然不平等,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远未破解。新阶段从根本上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必须由农村内部利益关系的调整,转向工农、城乡、以及国民经济部门之间利益格局的调整,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必须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财产权

  《决定》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有加重趋势。农民权益易被侵犯,根本原因是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还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不完善,农民对承包地的处分权有限;征地范围过宽,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偏低,失地农民长远生计缺乏保障;农民宅基地权益不完整。赋予农民更加完整而有保障的土地财产权,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最重大的政策课题。要立足现实,尊重历史,正视未来,界定、确保、扩大农村土地拥有者的权利,赋予农民更加多的土地权利,包括排他的使用权、独享的收益权及充分的处分权,确保农村和城市土地拥有者的权利一致。当前,需要抓紧做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三项工作。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在确权的基础上,为农民颁发具有更明确法律效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加快建立全国统一、权威的农地权利登记体系。二是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明确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期限,并赋予农民对承包土地抵押权利。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三是在符合国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要把更多的非农建设用地直接留给农民集体开发,让农民以土地作为资本直接参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四是加快征地制度改革,缩小征地范围,实行对失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的公平补偿,鼓励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集体采取留用地、物业置换、提高补偿标准等办法,增大失地农民的财产补偿份额。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必须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这必将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农业是一个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产业。过去的实践证明,经济的衰荣兴废与农业的状况紧密相关,农业得到重视,得到发展,必然带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高涨;反之,如果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削弱,发展滞缓,则必然羁绊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引起经济的停滞和衰退。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农民收入增长“九连快”,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着力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不断增加农业的资金和物质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当前,我国农业自然灾害多发重发,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低、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观;土地、水资源约束趋紧,确保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业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农业比较效益偏低的矛盾仍很突出。新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稳定物价等方面依然承担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必须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一是顺应市场供求规律,发挥市场在配置农业资源和形成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农产品价格合理上涨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平衡工农业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途径。价格上涨给农民们带来利益,远比国家给农民的财政转移支付多得多。对待农产品价格上涨问题,不能仅仅从城市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对农产品价格上涨要有宽容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基础设施建设 义务教育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