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优秀农民工为何放弃“落户”城市待遇?


  “我和家人反复商量了,不打算落户城镇,谢谢你们!”7月19日,“湖北省首届十大杰出农民工”之一许一凡,向湖北省政府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复。

  来自湖北省农工办的消息,2011年评选的10名杰出农民工和190名优秀农民工中,不少人的选择和许一凡一样。曾经让农民工“心动”不已的城镇户籍,如今为何“降温”了?

  2011年8月,湖北省农工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首届农民工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10名杰出农民工和190名优秀农民工。评选明确提出,根据优秀农民工意愿,为其在就业地解决城镇落户问题。

  时隔两年,农工办就待遇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回访,结果与预期差距很大。

  7月19日,湖北省农工办联系到了两年前获得表彰的200名农民工中的20人,只有8人办理了落户手续。而这8人中,只有3人是通过评选办理落户,其他则是因为购买房屋或与子女生活等原因办理落户。

  同时,记者从湖北省总工会了解到,在2007年和2010年,省总开展过两届“建功湖北十佳百优农民工评选”,获得十佳称号的农民工也可依据本人意愿,协调解决城镇户籍。然而,两届共20名获评者,真正向省总提出申请的不足三成。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世纪初湖北省及武汉市的相关评选中,获奖待遇中均有相关落户规定,获奖者几乎没有人放弃这一待遇。

  十年时间里,获奖农民工面对户籍的态度前后迥异。

  “农村还有宅子和土地,一旦转成城镇户籍,这些东西怎么办?”许一凡表达自己的顾虑。

  接受访问的农民工中,很多人有同样的顾虑。除了农村的房子和土地,让他们割舍不下的,还有其他一些诸如子女入学之类的优惠政策和补助。

  柳倩是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新生代农民工,她告诉记者,在她的家乡,孩子读书不再受到户籍的限制,可以到城关和那些拥有城镇户籍的孩子一起读书,所以她在获知落户政策后,并没有急着落户。

  湖北省农工办负责人分析说,目前搜集掌握的情况,之所以出现农民工不积极落户,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不断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民工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依附在户籍上的待遇差异越来越小,农民工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户籍已经不再是迫在眉睫的因素。

  不过,此前不着急的农民工夏正球,在接到回访电话时着急了:孩子即将上大学了,现在大学生就业很难,他担心孩子因为户籍的原因找不到好工作,因而希望能尽快落户,从而帮助孩子扫清将来的就业障碍。

  同时,通过自己努力在武汉市购买了一套二手房的夏正球,还想通过户籍的改变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城里人,从而永久消除心里那道坎。他表示,自己买房也是出于这种心理,可他购买的房产无法达到武汉市落户要求。

  武汉大学社会学家周运清教授分析指出,获奖农民工不积极争取落户待遇,说明现在的城镇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不过,农民工的担忧说明,我们在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时,更应当考虑如何带给农民工们真正的市民待遇,也就是农民工所说的“好处”。同时,城镇化不能简单地将农民变成市民,如何很好地保护他们在农村的既得利益,更好地给他们市民待遇,出台政策前应当慎重考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办公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