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农民工就地培训更符合实际


 

  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将新增劳动力600万,转移就业任务非常艰巨。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对农民工的培训就成了时代的要求。

  笔者认为,对农民工的培训不仅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保障,还需要从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找出对其更有利的培训方式,使其真正得到实惠。同时,当前农民工出现了一定的群体分化,同质性减弱异质性加强,这就要求对农民工的培训应考虑其性别、年龄、文化等多种因素,以使培训的效果最大化。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焦点访谈等方式了解农民工最真实的想法和需要,以便为农民工培训提供建议。

  就地培训的原因分析

  从培训地点来说,对农民工的培训主要分为输出地培训和输入地培训。输出地培训主要是指农民工进城之前在其家乡进行的培训,而输入地培训主要是在农民工就业地进行的培训。在输入地,有大量的职业学校和私人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并且在劳动力需求类型上能更好地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将培训与就业很好地衔接起来。但笔者认为,对农民工的培训不仅要注重培训资源状况,更应从农民工的需要和特点出发使培训效益最大化,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在输出地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具有更强的可行性。

  (一)可以降低农民工外出成本

  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直接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调查发现,26.7%的农民工之所以不愿意参加培训,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把时间用来参加培训就会减少工作时间从而减少收入。而在输出地对民工进行培训,首先可以降低农民工的生活费用,也就是间接增加了其经济收益,其次可以使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提早有所认识,并尽早做好角色定位。

  (二)便于对农民工的组织与管理

  农民工群体的流动性给输入地农民工培训带来一定的困难,常出现农民工由于工作转移而中途退出的现象,并且由于培训时间与考试时间有一定的距离,很多参加了培训却没能参加考试的农民工不能获得技能鉴定证书,这对需要持证上岗的农民工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然而,在输出地对农民工培训则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从组织上来看,在农村,农民工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可以确保其持续性地完成培训。从考核上来看,无论流动到什么地方,农民工都会同家乡保持一定的联系,考核机构可以把考试相关信息传达给当地的村委会,以使农民工及时了解这些信息。

  (三)可以提升农民工外出的可行能力

  人们一般把就业、识字水平、寿命等作为衡量人的可行能力的变量。同时,人们的可行能力还包括利益表达能力、经济参与能力和社会机会等。

  调查显示,多数农民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进城后只能以出卖苦力为主,经济参与能力极为低下,而且就业竞争力低,可替代性强,有技术的民工则相对紧缺。在输出地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降低其可替代性;还可以通过法律知识和城市规则的培训,提高其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利益。

  完善农民工输出地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培训宣传及选择恰当的培训时间

  在很多地区,许多农民工对培训仍存在怀疑,甚至不知道培训信息。要提高农民工培训的参与度,应着重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信息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传媒进行农民工培训信息的报道宣传。对一些交通不够发达的落后地区,发挥口口相传的作用,让经纪人担当宣传角色。同时,也可考虑在农民的聚集场所集市做一些正规宣传。

  2.时间选择:很多农民不仅要从事农业生产,还要外出务工,所以对农民来说,冬季培训比较恰当,特别是春季前后,农民工大多回到家乡,是对其进行培训的最佳时间。

  (二)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由于在年龄、文化、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农民工培训不能实行“一刀切”,而需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1.文化:农民工文化程度不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很大差异。所以,应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民工使用不同的培训方法。同时,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作为培训主体。因为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拥有相对良好的接受能力,可以使有限的培训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外出务工 异质性 增强后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