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农民就地转化为专事农业的农民工


  春节过后,安徽省全椒县襄河镇东庄村民周长明一家的分工基本明确。31岁的儿子继续去上海的一家物流公司打工,周长明和老伴则留在家里,老伴负责家务和照顾孙子,周长明依然像去年一样农忙时帮种粮大户打短工,农闲时帮别人做一些杂活。

  守了一辈子土地,从没有过外出打工经历的62岁农民周长明,并不认为自己和儿子的工作性质一样,不过他已经切实感受到了土地流转给自己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转变:他的家庭收入不再是主要靠卖粮所得,而是依靠打工获得的工资报酬。尤其不同的是,他不必纠结于天气好坏、农业工具维修、化肥农药价格、种子选取等诸多与粮食生产有关的可变因素,“只要做好老板交给自己的事就行了”。

  虽然少了很多忧心的事,不过周长明仍有隐忧。由于他的生活保障与土地流转企业的效益有着剪不开的关联,他因此担心,土地租金什么时候会增长?一旦土地流转企业出问题了,自己还能不能回到土地流转之前的起码水平?

  不进工厂上农田,专打“农业”工

  周长明一家四口人,共承包16亩土地。土地流转前,周长明说他“一年忙到头,最后只能得到几千元钱”。

  2008年,村里的种粮大户欧春华愿意承包村民的土地。周长明在算了一番账后,觉得还是参加流转划算,便积极地参与了土地流转。

  此后,周长明开始了为别人种地的生活。泡种子、撒稻芽、打水、放水……周长明从事这些“轻巧事”,每天可以得到70元。如果干像“普遍打水”这样的重活,周长明每天的收入则达到100元。这样下来,周长明一年从种粮大户那儿做农活得到的收入大约有1万元。

  这只是农忙时候周长明所做的事。到了农闲时候,周长明会在附近找一些零工。去年,周长明找了一份安装路灯的活,一年下来,也挣了1万元左右。算上土地租金和国家给的粮食补贴,周长明去年共得到3万多元的收入。对此,周长明很知足。

  对于种粮大户欧春华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春华集约化农业专业合作社而言,周长明只能算是公司聘用的短工。农忙季节,公司一天聘用的短工最高可达五六百人。

  平时,欧春华的合作社仅聘用15名管理人员和20多名长期工。这些管理人员和长期工均为当地农民,大多数是担当过生产队长或在农业生产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们的收入方式与短期工周长明并不一样,有着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之分。

  欧春华将土地分配给熟悉当地农田情况的管理人员,让他们承包管理,按承包的土地量发放基本工资。同时,欧春华制定一定的标准,按农田当年的实际产量发放绩效工资。根据这个标准,管理人员每年收入不会少于2.5万元。

  强化新型农民的“工”字意识

  据全椒县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县已有35万亩农村土地实现流转,约占全县农村土地的四分之一,并且农村土地流转比例还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无论是将所承包土地流转出去的职业农民周长明,还是承包了大量村民土地的种粮大户欧春华,要想适应当前的角色定位并在各自的角色担当中各得其所,都要面临诸多考验。

  在襄河镇,62岁的周长明算是留守在土地上打“农业”工的职业农民中比较“年轻”的一个。“40岁以下没有一个种地的。”据周长明介绍,即便是“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也是以中年妇女为主,“真正愿意种地的是少之又少”。

  平时,需要用工的时候,承包管理某块地的管理人员会找周长明他们商量工作任务和工作报酬。一种建立在乡里乡亲基础上的信用将会作为他们口头约定的担保。

  2008年,欧春华与村民们签订流转合同时,给农民每亩地的租金是324元。这个租金在当年还算比较高,农民们大多也很满意。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和社会生活成本的提高,村民对提高土地租金的呼声愈来愈高。这给欧春华很大的压力。

  为达到规模化农业生产的要求,欧春华此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依靠少量的农村金融贷款,欧春华的企业仍然处于高效运转的前期阶段。

  “无论是长期工还是短期工,如果没有那些与这些农民工很熟悉的管理人员从中运作,我们的日常管理和农田经营将举步维艰。”欧春华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业现代化 种子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