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政府不应鼓吹农民工返乡创业


  目前中国约有两亿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经商,自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这部分进城农民在国家统计局所做的统计中,一直被统计为城市人口。因为进城农民工被统计为城市人口,所以当前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46.6%,比按户籍统计的城市人口足足高了15个百分点。但是显然,绝大多数进城农民工只是临时性地进城务工经商,他们年轻时进城,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返回家乡。

  中国农民大规模进城务工经商,始自1990年代末,至今已有十几年时间。随着进城务工农民年龄的增大,开始有越来越多农民工返乡。

  实际上,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导致2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以后,农民工返乡问题即已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其中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应是农民工返乡后的适应状况。此外,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收入来源、职业培训等,也都引起社会高度关注。2008年年底,很多省区出台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有些地区专门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比如安徽长丰县、凤阳县),一些地区出台政策,可以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不超过5万元的创业支持贷款。自中央到地方,十分注重对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认为农民工的失业与其缺乏技术专长有关,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可以使农民有一技之长,从而比较容易找到新的就业门路,等等。

  但是,在我看来,无论是职业技术培训,还是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都是错误理解了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误会了农民工返乡的实质,因此开出了错误的医治方案。

  农民工返乡之路:畅通但曲折

  在当前的制度设计下,进城务工农民返回农村的道路是畅通的,但同时又是曲折的。今天的道路曲折,主要还不是政策的问题,而是农民的个体愿望,农民个人的微观努力与他们努力的宏观结构之间的艰难碰撞。

  从目前返乡农民工的表现来看,他们返乡后,一般会将进城务工的积蓄作两方面的投资,一是生产性的,一是消费性的。

  我们先看消费性投资。最常见的是建房,尤其是修建楼房,这是非常重要的事,住房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房子的耸立是农户财富在村庄的象征。在北方农村,建不起楼房的农户,儿子就娶不上媳妇。不过,即使在建房上面,目前农民的投资也存在很多不理性的地方,其中主要是住房攀比,导致农民将本来住起来很舒服的平房改成昂贵但往往并不适合居住的楼房。农民房屋换代过快,辛勤劳动得到的收入都用在不必要的房屋更新换代上了。这方面华北农村尤其严重。

  另外一种消费性投资是购买家电产品。近年来,国家为了拉动内需,推动家电和汽车等产品下乡。但在农村调查中,我们常常发现,农民购买了各种电器,却从来不使用,造成很大的浪费。

  返乡农民若将务工积蓄用于生产性投资,就可能较好地发挥作用。但是,这个可能也存在很多问题,因为返乡农民工的这点积蓄用于生产性投资,本钱太少,投入生产的风险却很高,稍有不慎,就血本无归。

  多年在农村调研,笔者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县城和一些中心镇的临街店面几乎年年都会换老板装修开业。一个店面要营业,可能要3万元装修、3万元办营业执照和各种证照、10万元作流动资金进货销售,这样,投入不到20万元,一家精品店就开张营业了。但在县城,想开店的人很多,而购买力很少,一年下来,逐月亏损,流动资金都亏进去了,店面开不下去了,只好转让出去。新接手的开店人同样折腾一遍,到一年后再转让,装修……

  这种故事几乎天天在中国县城发生,故事背后则是返乡农民工的血泪。农民工返乡,往往不愿意一下子回到村庄,而是首先到县城和镇上,等在县城将所有积蓄亏掉了,再回村里。

  农民回到村里,若有积蓄,他们也会投资,办小型加工厂,办养猪场,种经济作物,搞运销,开店,等等,这些可以称之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产品的市场大都只可能是当地的市场。当他们返乡比较早、创业机会好时,就有较高的创业成功率。而随着越来越多农民工返乡,市场很快饱和,创业越来越难,失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个比较保守、稳妥的办法,是将自己的住房建在公路边上,并在自己住房内开个店面,这样,即使开店不成功,房子仍然可以住,投资的损失也就不大。但这种无风险的投资,也是几乎所有农民的首选。一个几百人的小村,已经开了二三十家小店,每个小店每天的营业额只有二三十元,这也是我这几年在农村调研经常见到的现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经济作物 农业技术推广 休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