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淮安采取多项举措解除农民工就业之忧 让农民工就业更加体面


淮安新闻网讯 “家乡的就业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各项福利待遇也非常不错,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我们现在和 城里的工人一样拥有体面的工作。”淮安金太阳电力有限公司人事主管曹霞感慨地说。曹霞两年前在浙江绍兴打工,返乡后看到家乡的发展,加之就业政策的宣传, 决定留在家乡就业,她还通过自身经历说服在外务工人员到本地企业就业。

近年来,我市将农民工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据统计,2011年,在淮安市工作半年以上的外地务工人员共有57.9万人,加上本 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我市农民工数量近200万人。为让农民工就业有尊严、有面子、有保障,我市畅通农民工就业服务渠道,让农民工在就业、维权、培 训、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待遇。

强化培训、项目引领,进城务工有岗位

为给农民工增加就业、择业的技能,我市实施农民工培训规划,常年开展针对农民工的各类技能培训,力争到2015年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都能够得到 1次以上的掌握实用技能的培训。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以卡代券的培训方式,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农民工予以奖励。根据规定,取得《专项职 业能力证书》的,奖补标准为300元/人;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奖补标准为600元/人;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奖补标准为1000元 /人;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奖补标准为1200元/人。自2011年4月实施此项政策以来,我市共有15166名农民工获得该项奖补资金,促进农 民工学到技能、领到凭证、找到工作。我市还在全市各地普遍建立“农民工法制教育基地”,累计培训人数达到31.6万人。

淮阴区新渡乡农民张枫,2011年取得眼镜装配工职业资格证书后,在县城开办了一家眼镜店,生意非常红火。说起这些,张枫高兴地说:“感谢政府和人 社部门出台获证奖补政策,我参加培训不但没花钱,在获得证书后政府还给了我奖励金,这真是一件大好事。我现在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着各项优惠政策,相信我的就 业创业之路会越走越好。”

为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促进作用,我市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推动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建 设上优先招用农民工,并发挥大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稳定农民工就业的带头作用,让农民工就业有岗位。积极引导培育劳务品牌、建设劳务基地、发展家庭服务业 对农民工就业的支持作用,形成劳务经济的产业化发展,让农民工就业有途径、有渠道。在打造15分钟公共就业圈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功能引 导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

强化合同、保险管理,公平就业有制度

近年来,大部分农民工向二、三产业密集转移,根据这一情况,我市将强化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保率作为重中之重,先后出台多项政策维护农 民工的合法权益,保证公平就业。针对建筑业、餐饮业、家庭服务业大量使用农民工,且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我市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在这类用人单位中 大力推行适合农民工的简易劳动合同文本,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必备条款,减少和避免用人单位对农民工进行辞退的随意性。每年通过用人单位书面审查、 劳动合同专项检查、社会保险专项核查、风险机制管理等方式,摸清用人单位使用农民工情况,对侵害农民工权益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为保障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权益,我市积极实施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险参保举措,先后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办法》、《农民工参加工伤保 险办法》等规定,稳步提高农民工的参保率。针对农民工群体规模大、工资水平低、流动性强、经济条件有限、个人状况多样化等特点,我市在社会保险政策、险 种、费率、保障水平、管理手段等方面不断完善,为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并实施推动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保障 他们“不管走到哪儿干,社会保险接着算”。

强化争议案件处理,依法维权有渠道

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市成立了农民工权益维护中心,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和欠薪保障制度,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 题,形成由政府主导、先行垫支、通过资产变现进行补充的欠薪应急周转制度。定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检查,依法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欠薪事件,并保障农民 工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得到合理增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强化 农村中小学 义务教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