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探析新疆劳务输出:助农增收的朝阳产业


    就近转移走出一片新天地

    伽师县是人口大县,去年该县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8.4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68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4%以上。

    伽师县在劳务转移方面的成功与他们实行的“劳务招商促就业”新就业模式有着密切关系。考虑到外出务工人员安全稳定、转移成本以及长期就业等问题,去年,该县向有着长期劳务合作协议的浙江宁波雅戈尔公司提出建议,希望对方在伽师本地建厂,县上免费为企业提供场地作为临时生产加工车间,并提供80台电动缝纫机和10万元配套设施作企业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的前期投入。目前企业已投资5000万元,建成占地120亩、拥有14条生产线、年生产量达800万件套的服装公司,吸纳了620名返乡务工青年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员工平均月工资1700元。目前企业还在扩建生产规模。制衣工胡尔西旦·库尔班说:“内地好,家乡也好,在家门口就业,方便,挣得也不少,村里的好多姐妹也进厂了。”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强化农牧民培训与市场对接的力度,与区内外多所职业技术培训院校对接,开展“订单培训”。县劳动部门和学校、企业签订用工订单,学员自愿选择学校,培训后在企业参加工作。 “政通过府买单、学校接单、企业订单、学生选单”,提高了劳动者素质。许多参加“订单培训”的学生除在疆内接受中等技能培训外,还在重庆新能源技能培训学校、平顶山煤炭学校参加学习,毕业后很多人选择了在本县企业工作。

    伊宁县根据本县劳动力技能差、双语水平低的实际,确定了用工需求和学员培训意向以及本地需求量大的8个重点工种,并优选了17家师资力量较强的培训机构和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使大培训跟着市场走,提高了用工招聘率。今年参加大培训的5200名农牧民中有4800名与区内外各企业签订了劳务输出合同。

    在伊宁县阿热吾斯唐乡海潘买里村,记者见到了正在电焊铺工作的马国海。小马2010年参加了伊宁县组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凭着所学技术,他报名参加了地区的电焊技术大比武,并获得了地区电焊比赛第一名。拿着这个第一名的牌匾,他回到乡里立刻凑了20000元,盘下了本村的一家电焊铺开始自主创业。马国海说, “第一名”这个 可是一个金字招牌,村里和乡里的农业机械需要电焊修理,都冲着这个招牌而来。仅仅一年,他就挣了7万元。随后他又在电焊铺门前开起了洗车行,生意日渐兴隆,人手不够,他又把哥哥拉来一起干。今年,他用挣来的钱购置了新的电焊机、吹风炉,准备再扩大门面、扩大经营。

    马国海的父亲对记者说:“前两年真愁坏了我们老两口,3个儿子都已成人,夏天还可以忙忙农活,可一到冬闲,孩子们就和村里的其他人聚在一起,不是打牌就是打台球,无所事事。现在,孩子们好像变了一个人,挣了钱还拿来孝敬我们。”

   依托优势资源 打响劳务品牌

    新疆不仅是矿产资源大区,也是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大区。不少县市依托各具特色和优势的资源,打造劳务品牌,以品牌效应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呼图壁县依托苗木花卉优势,打造出了响彻全疆的“呼图壁苗木花卉工”的劳务品牌。呼图壁县已有20多年的苗木种植历史,近年来,为进一步引导、扶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创业,县上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精细化分工,鼓励农村富余劳力向特色林果业、设施农业转移,去年,该县把发展苗木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的突破口,着力打造西北重要的优质苗木生产及物流集散交易基地。在呼图壁县,可以找到所有能在新疆范围内种植的树苗,这里已形成落叶乔木、常绿树种、花灌木、宿根花卉4大系列产品。已远销到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等地。

    目前呼图壁县已成为全疆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苗木基地,南北疆、尤其是乌鲁木齐的绿化美化苗木花卉大多都出自这里。去年首届亚欧博览会会展中心绿化所用苗木的50%以上出自该县二十里店镇。去年全县育苗面积新增1.64万亩,突破5万亩,苗木花卉品种达到208种,年销售量达到7000万株,年产值近1.6亿元,由县财政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该县苗木花卉交易展示中心,已成为全疆最大的苗木花卉交易展示中心,依托这个交易展示中心,今年将举办全疆首届苗木花卉交易博览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务输出 外出务工 劳务收入 绿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