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新疆确定以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天山网讯(记者王涛摄影报道)3月21日,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市)座谈会暨现场观摩会在伊宁县举行。会议要求,要加强领导,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汉语培训,加强就业服务,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这项重要民生工程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确保今年全区农民人均劳务增收要达到300元。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的若干意见》(新党发〔2012〕1号)指出,农民增收问题仍然是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突破的难点和重点,要把大幅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大力开辟农民劳务增收和非农产业增收渠道,着力形成农民多元化增收格局。意见明确提出,今年及今后几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农民增收额和人均纯收入中劳务收入比重每年都要有新的增长,今年全区农民人均劳务增收要达到300元。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田文说,当前,新疆农民收入包括四块:一是工资性收入,也就是劳务收入;二是家庭经营收入;三是转移性收入;四是财产性收入。这四块收入当中,增幅最快、潜力最大的是工资性收入。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努力拓展转移就业和劳务创收渠道,主攻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特别是要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基本建设工程、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就业容量大的领域开展创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比例,持续快速大幅增加其工资性收入,有力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格局的形成。
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市)座谈会暨现场观摩会现场。
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市)座谈会暨现场观摩会现场。

  各县市区创立了不同模式促进农民增收

  近些年,新疆一些县市也在积极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以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伊犁州直伊宁县、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和田地区墨玉县、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喀什地区疏附县、伽师县、昌吉州呼图壁县7个县市在会上先后发言可以使人得以一窥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

  当天上午,在伊宁县体育中心举行的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军训科目会操表演给来参会的全疆代表一个震惊:农民也可以像军人一样服从命令、行动整齐。

  从2010年起,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82%以上的伊宁县制定了5年培训25000人,每年培训5000人的培训规划。该县创造性地将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双语培训和军事训练结合到一起,在95天的大培训中,学员们统一穿迷彩服,统一作息时间,每天喊口令、走队列,唱国歌、红歌,通过半军事化管理强化农村青年的组织纪律性,以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工业生产需要的产业工人。

  为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政府不仅出资聘请培训机构免费培训农民,还给参加培训的农民给予每人每天10元的伙食和交通补贴,拿到培训合格证后,每个学员还可拿到每天5元的奖励。这一措施调动了农民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的热情,也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青壮年农民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与伊宁县做法不同,墨玉县重视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目前全县约有200名经纪人,每年通过经济人带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的80%。而呼图壁县却是在努力打造劳务品牌,以品牌效应促进转移就业,目前已有“呼图壁县运输服务队”劳务品牌和“园户村餐饮”劳务品牌。“金记胖老汉椒麻鸡”、“蒋胖子拌面”等“园户村餐饮”劳务品牌已遍布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等地。

  巴里坤县重点打造“巴里坤搬运工”、“巴里坤汽运工”、“蓝头巾家政服务”三大劳务品牌,该县大河镇农民已经购买了5000辆陕汽德龙载重卡车,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运输车队,将煤炭、铁精粉、哈密瓜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汽车货运、劳务行业成了巴里坤人增收的主要渠道,从事汽车驾驶、配件销售、修理和电焊工作的从业人员达10000多人,月工资收入5000元。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重点打造创业基地,引导外出打工致富的劳务人员回乡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伽师县则成就了一段“劳务招商促就业”的佳话。2007年,伽师县与浙江宁波雅戈尔(600177,股吧)日中纺织印染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达成了长期劳务合作协议,截至2010年4月,该县累计为雅戈尔公司有组织输送员工5800人。该县考虑到外出务工人员安全稳定、转移成本以及长期就业等问题,于2010年向浙江宁波雅戈尔公司提出了建议,希望厂方能在伽师本地建厂落户,让工人就地就业。经过双方共同努力,雅戈尔公司同意在伽师县投资建厂。目前,雅戈尔公司还在不断扩建生产规模,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实现1500人长期稳定就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增收 技能培训 农民收入 劳务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