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我实现了从一个打工者到一个创业者的身份转变。”引马乡王庄村王西柱说。王西柱在沿海发达城市打工多年,积累了一定资金和工作经验,2010年初返乡后,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筹措资金20多万元创办了元源发制品厂。去年,实现税收7万多元,解决了40多人就业。
如今,像王西柱这样离土再返乡的创业农民工已不是少数。记者调查发现,在鄄城,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有20多万人,目前,全县有80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农民外出打工潮开始出现“回流”,一股回乡创业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
鄄城县招商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经济发达地区资源的紧张和土地成本的提高,以及当地产业政策开始转向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那些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直接带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潮的出现。
该县实施的“凤还巢”工程也激发了农民回乡就业的热情。为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去年,鄄城县出台了《关于鼓励外出返乡人员创业发展的意见》,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撑起了一片蓝天。创业项目优先向各乡镇工业园集中,同时既可使用村内空闲地、废弃地或原乡村集体企业土地,也可使用原国有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因使用土地需交纳的所有费用,3年内免收或由当地乡镇政府负责解决。拓宽融资渠道,县内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给予创业项目小额低息贷款扶持,建立创业项目贷款“绿色通道”。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都享受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优惠政策等,各服务部门为创业项目提供优质便捷全程跟踪服务,各执法执纪部门对创业项目实行重点保护,打造适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软环境。
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带来了劳务输出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深刻变动,引发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多米诺效应”。
县委书记谷瑞灵对记者说,农民工回乡创业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互动格局,真正实现了从外出打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回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
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兴办的实体,大多属劳动密集型,用工量大、门槛低,吸纳了大批专业技能相对较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箕山镇的王常讲,2008年6月从青岛返乡后,投资300万元创办了劳保用品公司,不仅当年就实现利税10万元,而且吸引了150人就业。据统计,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各类经济实体吸纳带动就业人数共计3.8万人。可以说,在一些乡村,一条“劳务输出”返乡创业发展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的路子正在逐步形成。
此外,很多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还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古泉街道办事处枣寨村的邢章义,2007年务工返乡后,利用在外面所学的架木手艺,在本村办了一个架木加工厂,由于经营有方,3年内资产达到了百万元。他致富不忘乡亲,出资1.5万元改造了村文化大院,出资8000余元对本村沟渠进行了疏通、清淤,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2-03-08/128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