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家园”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日益壮大,有关他们的各种利益诉求成为社会关注的大事,而农民工能否从根本上转变为城市居民,其精神文化生活方式起着主导性作用,因此,记者对州政协委员、民盟大理州委专职副书记周国珍就如何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家园”进行了采访。

周国珍介绍说,调查表明,丰富文化生活、提升专业技能、增加科学知识是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最迫切的需求之一。但是,目前我州能提供给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设施十分有限,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普遍缺乏,有的甚至成为文化生活的边缘群体。

周国珍建议,加强新时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建设要建立服务新生代农民工长效机制。要设立城乡统筹农民工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农民工的管理、维权,推动农民工这一 特殊群体户籍制度改革;要合理配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要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在新生代农民工聚集地设立流动影院、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等,提供新生代农民 工文化娱乐活动场地和载体;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要加大培训经费投入,推行异地教育培训资金省级结算机制,实行企业按人头提取教育经费 培训模式,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需求、企业岗位需求,采取“政府+企业+培训机构”的订单教育培训模式,实现培训与上岗的无缝对接;要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市 民化培训。要在新生代农民工聚居地依托社区居委会建立“新市民学校”。邀请社会各界的公益教育志愿者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使 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认同、生产方式等方面向市民转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载体 转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