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广西宁明县多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种蔗


  2010年以来,广西宁明县外出务工人员累计72473人,返乡农民工累计3015人,返乡农民工中选择种植甘蔗的有2268人;县里出台了甘 蔗种植优惠支持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工返乡种蔗的积极性,许多人种出了100亩以上的规模,2011/2012年榨季全县返乡农民工种植甘蔗1.2万 亩,产量6万吨,按甘蔗保护价每吨500元计算,扣除人工、化肥、农药等费用,每吨可净赚250元,1.2万亩甘蔗收入1500多万元。

  这一串串数据,吸引记者于2月中旬走进宁明县的广袤蔗田,追寻吸引该县农民工返乡种蔗的奥秘——

  甘蔗越种越多日子越过越好

  “如果不等你们,我已经到地里喷药除草了。”在宁明县城中镇驮龙村驮龙屯,1980年出生的蒙永青对记者说。这位忙碌的“80后”把去年种植的30亩甘蔗全部留做蔗种,将新扩种100多亩甘蔗。

  返乡种甘蔗之前,蒙永青在广东东莞开货车。蒙永青是2004年去东莞的,月收入2000多元,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看到家乡甘蔗价格逐年上涨,2009年他果断携妻返乡种蔗。

  2009年,蒙永青种了4亩甘蔗,获得好收成后,花7000多元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和一辆三轮车,用来运输化肥。2010年,他贷款扩种十多 亩,当年甘蔗价格大幅上涨,丰厚的收成让他喜上眉稍。更让蒙永青自豪的是,由于种蔗成效好,近日,糖厂准备用他现在承包的30多亩蔗地作为滴灌示范点。届 时,蒙永青不仅有更好的发展机遇,还能把好的技术、好的经验传授给乡亲们,共同种蔗致富。

  “回到家乡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这片山坡的甘蔗都是我的!”正领着6名工人砍收甘蔗的禤文吉指着满坡甘蔗自豪地对记者说。

  禤文吉,这位去年返乡的宁明县寨安乡板祝村上围屯蔗农,种有甘蔗50多亩,2011/2012年榨季可净赚7.5万元。

  “返乡种蔗‘开门红’,太高兴啦!”年届四十的禤文吉1995年开始外出打工,是一位资深面点师。十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广东、河北、陕西、天津等地,做到经理、主管职位,月薪5000元。

  “这么‘资深’又高薪,为什么要回家种蔗呢?”

  对记者这一问题,禤文吉细说几个缘由:一是在外打工攒不下钱。虽说月薪比较高,但花费多,生活成本高。二是甘蔗价格连年上升,只要勤快,种蔗也能致富。三是家中还有70多岁的老母亲,回家种蔗能照顾老人。四是亲戚朋友都在宁明,“回到家乡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谈及明年的打算,禤文吉说:“县里给了我们这些回来种蔗的人好政策,我争取再扩种20亩。”

  宁明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刘祚兵告诉记者,县里对返乡农民工种蔗出台了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好各种惠农补贴,在良种、扩种机耕、地膜及购买中耕机、 大马力拖拉机、切断式甘蔗收获机、风冷喷淋机、抗旱水箱、手工盖膜机等农机械给予扶持补贴;并协调企业实施化肥赊销惠民,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种蔗。

  “在外漂泊,不如回家脚踏实地种甘蔗”

  “我家的日子,就跟门前龙眼树上的大红灯笼一样红火。”宁明县东安乡洞品村六利屯甘蔗种植大户黄文彪乐呵呵地对记者说。2011/2012年榨季,他的120亩甘蔗已砍收入厂250多吨。

  1997年,黄文彪到广东一家制衣厂当机手,月薪1000多元。“在外漂泊,收入不高,还不如回家脚踏实地种甘蔗。”于是,2002年,黄文彪回家开荒种蔗。

  为了开辟一条通往蔗地的道路,他和全家人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硬是用锄头挖出一条长两公里、拖拉机能够通行的道路。又用推土机铲平荒坡,用锄头 一下一下挖开。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07年,黄文彪终于把甘蔗扩种到120亩,收入越来越可观。2009年,他花10万元盖起了一幢漂亮的楼房,花12 万元买了一辆货车,专门为糖厂运蔗。仅运蔗这一项,他每年就有3万元收入。

  富起来的黄文彪,经常为乡亲们提供帮助,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去年9月,他由经联社主任被选为村委委员,并被组织选派参加市里举办的农村党员经纪人培训,对通过种植甘蔗带领乡亲致富更是充满信心。

  带着许多农民工渴望种蔗致富的心愿,记者问宁明县副县长刘祚兵:“在下一个榨季,宁明是否还会为返乡农民工种蔗提供更好的惠农政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甘蔗 化肥 拖拉机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