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牢固树立“走特色路,打优势牌”的劳务产业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式,狠抓技能培训,强化组织输转,着力打造“大地湾建筑工、娲乡家政妹、成纪服务 员、羲皇保安员、秦安名厨师”五大知名劳务品牌,培育“王尹草编团、莲花砖瓦工”等一乡一品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逐步走出了一条“技能培训树品牌、组织输 转促增收”的劳务产业新路子,鼓起了秦安农民的“钱袋子”。截至2011年11月底, 全县已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10.99万人,创劳务收入10.1612亿元。
强化技能培训树品牌。借助一年一度的农村“小三讲”和党员“冬训”,在不断强化农民工法律法规、就业形势等引导性培训和电焊、服装加工、机械制造等专业技 能培训的同时, 以抓基层管理、抓技能培训、抓组织输转为主要任务,通过建基地,拓市场;抓培训,提素质;强服务,促输转等措施,依托县职校、劳务办2个培训基地,全面启 动了以电子线路装接、酒店服务、计算机操作、厨师、保安、家政服务员、建筑业等为主要培训内容的“阳光工程”,培训具有专业特长的城乡农民工1.1477 万人,引导培训2.2604万人,技能鉴定401人,再就业资金用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578人,开展“六个一万”培训7450人,培训工作不仅提高了 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更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广辟劳务基地促输转。按照“巩固老基地、占领新市场、合作讲信誉、创新求质量”的要求,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广泛开辟劳务基地,全力拓展农民 工务工就业的领域和层次。2011年新增青岛海尔集团等26家劳务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山东、浙江、天津、新疆为龙头,东进西出、南北并举、辐射全国的劳务 输转新格局。同时,本着“积极稳妥、相对集中、优化布局、固点扩面”的原则,大力加强与劳务基地的对接洽谈,促进了劳务输转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去年向 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劳务基地组织输转城乡劳动力6.59万人次。
创新管理方式促派遣。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创新输转机制和输转方式,在已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劳务基础全面推行集“派遣输送、技能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 护”于一体、“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为特色的劳务派遣输转机制,签订务工合同,明确工资待遇,明确工作条件,落实工作岗位,为务工人员营造了一个安 心、放心、舒心的工作环境,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该县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台帐,积极推进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 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预防和妥善处理劳动保障维权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鼓励回乡创业谋发展。秦安县认真实施全县全民创业工程实施办法,抓好促进创业就业政策的落实,完善乡镇、村组劳务工作体系建设,发展民间劳务信息联络员和 劳务经纪人,支持壮大劳务中介组织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在市场准入、经营范围、主体资格、信贷投入、项目支持、证件办理、税费征收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全方位为农民工回乡创业开绿灯、建平台、架“金桥”。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与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乡镇企 业结合起来。举办“创办你的企业—小老板”创业能力培训23期共673人,培训合格 673人,成功创办实体的673人,创业成功率100%,并带动1243人间接就业;积极开展“1+3”创业行动,即为一名有创业意愿的创业者量身定做一 个创业项目、协调落实一处经营场地、帮助办理一笔小额贷款,先后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15万元;加大了创业支持力度,解决了创业困难问题。同时,工商等部 门联合启动了“凤还巢”工程,对登记办照的返乡农民工提供预约、延时、上门、即时等便捷高效服务,有效降低了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门槛,坚定了他们回乡创业 的信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2-01-29/128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