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


  “要不是有小企业创业基地作支撑,我的企业不可能发展这么快。”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坝小企业创业基地的合鹏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称,过去公司属小作坊式企业,发展前景不大,但自从入驻园区以来,不仅享受了税费减免等多项优惠政策,还学习了不少创业经验,目前已吸收了300余人就业。

  20日,记者从全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工作会上获悉,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129个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在“十二五”期间,还将新建70个,帮助更多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解决30万人就业

  “小企业创业基地很好地盘活了农村资源。”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马奇昌介绍,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主要在乡、镇、村一级,利用闲置房,如乡村学校楼房、粮站空房、企业改制和搬迁余房、乡镇合并后多余办公房等国有资产,将它们变废为宝让中小企业再利用。“企业办起来后,就业岗位随之增加,返乡农民工就能留得住、住得稳、能增收,同时留守儿童和老人的数量也能大大减少。”

  据了解,由于我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均提供“保姆式”服务,能有效解决小企业在创业初期普遍存在的布局分散、用地难、融资难、创业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孵化成功率高达90%。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129个,其中“一圈”85个、渝东北32个、渝东南12个。预计今年底,全市所有小企业创业基地入驻企业可达到5500户,实现营业收入640亿元、利税5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都以本地资源为依托,合理布局产业和企业,改变了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农村工业发展模式。在其解决就业的近30万人中,农民工占了22万人,让不少农民工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

  四种模式促发展

  记者在酉阳、长寿、云阳、开县等地调查时发现,我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基本上形成了四种模式:

  一是“园区”式。酉阳小坝小企业创业基地,从2005年的10来个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现在近200个企业的“酉阳小坝全民创业园”。

  二是“走廊”式。长寿区新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形成了一个产业一个走廊带的模式。

  三是“相对集中”式。云阳江口小企业创业基地,采取集中80亩土地指标和分区分功能方式建设。

  四是“作坊”式。对于厂房面积需求不大、无污染的小型企业,可以入驻空闲的民房生产。开县临江小企业创业基地内,香扇厂就是在居民房内生产,不但减少了创业成本,还能缓解资金压力。

  这些小企业创业基地尽管发展模式不同,但具有一个共性:统一为入驻企业提供水、电、气、厂房、道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并提供办证、信息、管理、融资、技术等服务。同时,入驻企业还能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

  但是,我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不平衡,目前发展最多的是万州,共有11个,其次是涪陵,有8个,而个别区县一个也没有。

  特色产业巧规划

  为了促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市中小企业局出台了《重庆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建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70个,其中“一圈”25个,“两翼”45个;全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入驻企业达到7000户以上,帮助60万人实现就业,其中农民工40万人;基本实现“51234”目标,即建成5个100亿元以上、10个50亿元以上、20个10亿元以上、30个5亿元以上、40个1亿元以上规模的小企业创业基地。


  马奇昌表示,今后5年,我市小企业创业基地重点突出一业特强、持续发展的理念,以“两翼”和渝西片区为主,因地制宜进行布局。具体来讲,“外环经济带”周边以高新技术及信息产业、汽摩制造业、船舶制造、机电产品生产为主;渝西片区以机械加工、鞋业加工、纺织业、现代五金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渝东南片区以特色资源、农产品深加工为主;渝东北片区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制品、物流业为主。

  同时,为破解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瓶颈,市中小企业局计划明年拿出1000万元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专项资金,市发改委也将拿出1000万元配套资金,力争明年新认定小企业创业基地15个,新入驻企业500户,新增就业人员2万人,其中农民工1.6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副产品加工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