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农民工获得文化关怀是公民权利的回归


  主持人:记者徐恒杰  嘉宾: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舟波

  王舟波  长期关注农民工问题,发表过多篇观点鲜明的相关文章。全国总工会2010年3月成立由多个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并于2010年6月、2011年2月相继推出代表全总观点的研究报告,他是课题组副组长和主要成员之一。

  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前不久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本期对话邀请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舟波,共同探讨这一指导性政策意见具有的深刻积极意义。

  主持人:为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部等三部门前不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明确,我国将形成相对完善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文化经费保障机制,农民工文化服务将切实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您如何看待这一意见的积极意义?

  嘉宾:中共中央政治局前不久召开会议,讨论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会议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此背景下,文化部等三部门出台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是对农民工文化权益的切实关切,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农民工权益的关切不断走向深化,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进步。

  主持人:怎么理解您所说的对农民工的文化关切在整个社会进步中的意义?

  嘉宾: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最初被称为“盲流”,经过若干年的演化,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逐渐显明,但目前正在流通的这个对他们的称谓,仍然具有一听即知的身份色彩,其基调是灰色的而不是鲜亮耀眼的。从其出现之初,农民工就处于一种“权利缺失”和“权利剥夺”状态。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着高强度的劳动,用辛劳和汗水换取微薄的收入,以此养家糊口,但其合法权益却经常得不到有效保护。尽管已经与他们所栖居和劳作的城市日益关系紧密,但是,按照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即使已引起普遍关注的新生代农民工也仍然是――农民,因而在城市社会中很多权益都被忽视。这样的现象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宪法精神,与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与文明社会所禀持的基本价值,与二战后各国注重劳工权益保护的世界性潮流,都是严重相悖的。因此,可以说努力改变这种状况的任何实际行动,都是具有一种高屋建瓴的进步意义的。

  主持人:从政策层面看,您认为这次三个部门出台的意见有什么样的指向意义?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哪些问题?

  嘉宾: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问题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将其确定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现代化进程所要把握的“五个统筹”中,“统筹城乡发展”被置于首位。在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方略中,农民工权益亦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次文化部等三部门出台的意见正是具体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民工权益的空前重视。

  这次出台的政策意见有一些很好的构想,但要产生预期的效果,还需要靠各级政府部门切实落实。农民工背井离乡到陌生的城市打工,需要得到精神认同和寻找心理归宿,这就是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义所在。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除了农民工自身和社会各阶层的努力外,政府必须承担更大的和更多的责任。政府部门的努力,应不只是体现在发布一个意见上,而是要实际体现在制度设置、资源扶持以及财政投入等安排上。重要的是,在具体操作中,要真正蹲下身子了解农民工的需求,感受他们的情感脉动,而不是闭门造车地设计一些想当然的文化项目,然后以某种恩赐式的姿态施之于农民工,如果是这样,那就未必能达到出台意见的良好初衷。

  主持人:要使对农民工的文化关切确实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您认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缺失 总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